致敬!最后一公里的守护
本报记者 于晓霞 通讯员 何盼盼
张举秀和同事沿渠巡逻
2月26日,周末。一大早,一辆警车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南阳城区段警务室出发,到干渠围网内和沿线村庄开展巡逻巡查。这些工作是警务室负责人张举秀和同事每天都坚持做的事,而且一坚持就是5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南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在充分调研并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渠首分局协调沟通后决定沿渠设立五个警务室,主要承担南水北调沿线治安巡逻、安全隐患排查、视频监控巡查、防破坏防溺水宣传、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2016年9月,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准备成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南阳城区段警务室,社区警务指导大队副大队长张举秀主动申请到该警务室工作。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五个警务室之一,南阳城区段西南起自卧龙区与镇平县交界处,东北至宛城区与方城县交界处,全长36.826公里,途经卧龙、高新、宛城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区7个乡镇办23个行政村;管段内共有各类建筑物70余座,沿线人口密度大,总干渠1公里范围内共有各类中小学18所,安全管理任务非常重。
警务室成立之初,管段内的治安状况非常不容乐观:跨渠桥梁上违规钓鱼成风,有的甚至翻越围网钓鱼;连续发生了几起案事件,有损坏围网的,有盗窃围网内树木的,还有附近村民在围网内种菜种粮种树与管理部门发生矛盾纠纷......面对这种情况,张举秀意识到,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巡逻巡查不能局限于干渠围网内,必须延伸到干渠沿线的村庄内,并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自觉摒弃影响干渠安全、水质安全的行为。
“把巡逻扩大到围网之外,把宣传融入于巡逻之中”。五年来,张举秀亲自带领或组织警务室的全体民辅警,坚持每天在干渠围网内和沿线村庄开展巡逻巡查,在巡逻同时利用车载喇叭,发放宣传单、小扇子、扑克牌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到干渠沿线的村庄、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做防破坏、防溺亡等宣传教育工作。五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600余次,处置各类警情200余次,通过巡逻与宣传工作的有机结合,危害工程运行安全的案事件明显减少,辖区居民爱渠护水意识大大提高。
在巡逻中,张举秀和同事们认真排查、上报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的隐患,加强对涉及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的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随时掌握辖区治安形势。自警务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全体民辅警共排查上报各类隐患150余起,搜集研判情报信息30余起,全力维护工程沿线治安大局稳定。
“要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沿线治安巡逻和隐患排查就是那最后一公里的守护。” 张举秀说,在这个岗位上,他“守土有责”,一定当好“护水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