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招聘与就业“匹配度”亟待提升
陈向阳
每年春节过后,大部分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用工紧张、招工不易的问题,各地纷纷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企业招工与劳动者就业搭建平台。尽管此时用工需求和求职者需求都普遍较大,但依然存在企业招不到人、一些求职者表示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等情况。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是每一个求职者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企业招聘员工与个人求职就业,最为重要的是精准提高“匹配度”,实现企业能够通过招聘会招到需要的员工,求职者也能通过招聘会找到合适的岗位。然而现实中,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求职难这一对看似不应该出现的矛盾,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究其原因,企业招聘与个人求职的“匹配度”不够是其中一大症结。
对用工单位来说,首先应该研究一下今天就业人群的心理特点和职业需求,破除一切不必要的招聘门槛,尤其是文凭、年龄等方面的一刀切。现在的年轻人就业,已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把挣钱养家糊口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是更加崇尚个性,重视个人价值、兴趣爱好、自身权益保护和情感归属等。所以,企业在参与招聘会时要把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凸显出来,吸引人才“想进来”,同时制订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员工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有道是“我心安处即为家”,只有让求职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并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成功感,既看到“钱途”也看到前途,从而产生乐干、爱干、能干的心理,才能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就求职者来讲,身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洪流中,也需要转变思路,放平心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自己能力特长,制订科学合理的求职计划,做到眼中有略、心中有数,不好高骛远。当下,新经济业态不断出现,求职者也要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既要从传统就业岗位中找机会,也要善于观察社会“新职业”,多关注经济“新业态”,找准适合自己的就业创业机会。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拥有“独门绝技”,才能成为企业的“香饽饽”,继而一展身手,成就梦想。
就业难是一个持续性问题,去年有、今年有,明年还会有。化解这一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招聘与就业的“匹配度”,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企业等多方合力而为。“众人拾柴”促就业,多渠道、多层次为企业与求职者“架桥修路”,确保供需平台对接更加高效畅通,全方位、全时空帮助求职者就业,做好各个就业人群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匹配,才能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也才能让求职者的就业之路走得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