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全域党建激活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特约记者范亚康 刘禾 通讯员张一帆)2月7日,一场讨论激烈的党支部会议在五里桥镇稻田村展开。“开年破题的关键在统一思想、厘清思路,联合党支部就是要打破行业、视野的局限,不仅借势借力,更合心合拍。”稻田村支部书记陈万伟说。
这场联合党支部会议聚集了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党员骨干和稻田村党员代表、在外乡贤代表40余人,围绕镇村思路局限、人居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滞后等6大问题开展“联合会诊”,弄清楚“为什么搞、谁来搞、搞什么、怎么搞”,明确了以“稻文化”为主题,创新人居环境治理、发展农游综合体等发展思路,成为助推乡村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这样的基层联合党支部在西峡有315个。
紧盯问题短板,找准发力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域党建走深走实,该县紧扣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组织县处级干部深入分包企业和乡镇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梳理出攻坚合力不强、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治理基础薄弱等8大类73项问题,找准发力点,做到有的放矢。“我们不搞大而全、不搞拉郎配,以集聚资源、合力攻坚为目标,在县派力量的基础上,吸纳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群众乡贤联建组织,在形式和人员上打破体制禁锢,破除路径依赖。”西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樊少华介绍说。
目前,结合县、镇、村工作实际,瞄准短板不足,该县在农村领域成立产业类联合党组织61个、工作攻坚类23个,项目发展类36个,疫情防控类18个,专项服务类8个,党建“引擎”全面嵌入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下沉服务重心。白羽街道刘巷社区城尚城小区,自建供水系统因降雨污染,水管出水浑浊无法饮用,修理费用高达50万元,居民多次协商无果,接到党员上报后,网格联合党支部将其列为二季度即办问题上交街道联合党委,联合党委协调住建部门召集业主代表与开发商、物业、自来水公司四方协商议定,最终由开发商出资新建蓄水池、物业负责水池管护清理、自来水公司集中力量加赶工期,1个月内为小区173户居民通上自来水。
联合党支部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据了解,该县建立季度供需对接机制,社区联合党总支按照2:6:2的比例逐网格梳理季度即办事项、短期办理事项、长期办理事项。办理事项由分包街道县处级干部牵头召开联席会议,根据资源禀赋向驻区单位、报到党员进行交办,形成以事定人、以事定责的格局。2021年全年收集居民需求316件,分类组建226个党小组,服务团队87支,组建联巡联防和民事调解服务队36支,600余名报到人员被聘任为“巷道总理”,1500余名报到人员参与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90余场次,帮助解决群众关切的难事烦心事2100余件,实现了城市治理服务由社区“独角戏”到多方参与“大合唱”的转变。
突出机制先行,增强运行实效。针对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全域党建是不是概念上的“旧瓶装新酒”、是不是简单的“党的建设全覆盖”等一些传统思维和模糊认识,从破解思想认识入手,组织全县278名党务专干,举办全域党建专题培训班,打通思想上的桎梏和认识上的误区,在全县各级发放全域党建工作指导手册600余份。同时,注重资源整合,通过上级拨、各方筹、党费补等多种形式保障联合支部运转经费,在各网格党支部配备专职党建社工83名,新建、改建党建阵地65处,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实现实体化运行。健全议事决策、组织生活、基础保障、激励约束等制度机制。在共同组织生活制度上,将报到党员纳入联合党组织管理,规定每月第一周的星期天为党员活动日,建立微信群,做到线上线下同步,每年参加活动不少于4次;建立联系群众制度,以“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美丽环境守护员、重点工作引领员)为抓手,做到“五上门”(生病卧床要上门看望、红白喜事要上门帮忙、突发事件要上门了解、矛盾纠纷要上门调解、不满情绪要上门疏导),促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家门口充分发挥。
全域党建激活了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2021年西峡县先后获得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全省首批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3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