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追踪报道,建议重点处理)三名救人英雄受关注,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前来慰问—— 救人英雄再行义举 捐出全部慰问金
作者:  张玲

三名救人英雄受关注,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前来慰问——

救人英雄再行义举  捐出全部慰问金

本报记者 张玲 文/图

一市民不慎落水,获三位好心人及时相救,获救者脱险却不知救命恩人是谁,经本报连续报道,三位救人英雄被找到,救人英雄义举成南阳街头巷尾美谈。125日,受南阳市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委托,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组织工作人员对水中救人的康海生、胡敬德、刘守庆三人进行慰问,每人发放慰问金3000元。然而,三名救人者再行义举,当场将慰问金全部捐出,委托本报记者资助生活困难家庭和儿童。

 


获救者寻人感谢救命之恩

118日市民张女士找到记者,希望帮助寻找115日在市体育中心附近河段救出自己丈夫的好心人。119日,《南阳晚报》以《“好心人,你们在哪里”》为题,对此事进行报道。消息刊出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提供线索。记者获知,救人者为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的康海生、胡敬德,另一人为经商者刘守庆。1 21 日上午,在记者陪同下,张女士及其家人前去向三位救命恩人当面致谢。

康海生是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事故大队的一名民警、胡敬德是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后勤科的一名辅警,他们说,当时救人上岸后,看到张女士的丈夫只是受了点惊吓,身体并无大碍,两人便先行离开了。当时两人的手机都在裤兜里没来得及拿出来浸了水,事后拿去修理店维修,闲聊中维修师傅得知两人下河救人非常感动,手机修好后,坚决不收他们的钱。

另一名救人者刘守庆今年57岁,经营着一家公司,他于去年10月份出了一次事故,双腿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如今还打着钢板,走路也一颠一颠的,当天救人时他没考虑到自己身体有伤,与康海生、胡敬德一起将落水者救上岸。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刘守庆如是说。

 


救人者分文不留全部捐出


122日,本报又以《三位好心人找到了》为题作了报道。南阳市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看到报道后,对此事非常重视,委托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对三名见义勇为人员进行慰问并每人发放慰问金3000元。

“我们单位已经印发了简报,号召全体同志向康海生、胡敬德两位同志学习。”南阳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党委委员、政工科科长周恩泽告诉记者,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寒冬腊月,他们不顾个人安然,毫不犹豫跳水救人的举动值得所有同志学习。

“这都不算啥,相信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的。”面对记者的镜头,康海生、胡敬德、刘守庆三人都这样说,他们的家人及亲戚朋友知道此事后,都为他们点赞,更为他们骄傲,特别是孩子感觉非常自豪,这几天见人就说“我爸爸救人啦”。

“我们希望把3000元钱捐给更需要的人们。”拿着慰问金,康海生、胡敬德、刘守庆三人一致表示,希望将这些钱捐赠给山区家庭困难儿童或者社会上更需要帮助的人,在这寒冷的冬天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温暖。

目前,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正在对三位勇士在寒冬跳河救人的行为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对他们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认定。推动全社会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见义勇为行列中。

_MG_6731.jpg救人英雄康海生(左)、刘守庆(中)、胡敬德(右)

_MG_6719.jpg

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前来慰问康海生(左三)、胡敬德(左四)

_MG_6727.jpg   刘守庆(中)与宛城区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