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菌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躬身入局——
发挥人才优势 赋能产业发展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留在农民家。”在南阳理工学院菌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这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更是特派员们身体力行朴诚践行的初心与使命。
一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南阳的广袤大地,沟沟壑壑,他们以实际行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谈起服务团成立的初衷,服务团团长、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罗建成教授侃侃而谈:“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解决技术水平不足造成的农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南阳理工学院积极作为,躬身入局,集合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搭建创新平台,切切实实帮助菌类产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用科技力量为产业发展赋能。”
科技赋能,是农业农村“急难愁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南阳是食用菌种植、生产大市和全国重要集散地,但许多地区存在的现代化水平偏低、产业链不健全不完善等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服务团以学科优势集聚产学研优势,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集合了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专业人才,主动地下沉基层,既解决了当下难点,更进行了战略擘画。2021年至今,服务团已开展科技服务21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 14 个,开展实用性培训 4 场,培训群众 300余人次,帮助农户选取优良香菇菌种,提供种子栽培技术、过程管理、染菌防治、子实体新产品开发及加工技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菌类产业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了南阳菌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人才支撑作用。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谈起服务团,方城县赵郎庄村羊肚菌种植大棚负责人吴书刚感慨良多,他说,从深圳回家乡返乡创业以来种植羊肚菌50余亩,年产值5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庄100余人就业。在发展过程中,种植技术难关和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发展的难题,服务团不仅帮助企业攻克了技术难关,还一道开发了现代化栽培种植车间,希望实现了羊肚菌的工厂化栽培生产。目前,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已达成整体推进小史店镇菌类产业发展合作意向。
立足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新时代,南阳理工学院菌类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锚定新目标,勇毅笃行向未来,努力将工作向更深、更广、更高水平推进,力求进一步提高南阳菌类产业在全省的首位度。(李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