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 转变作风系列评论3)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
作者:  杨青晓

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

 

本报评论员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底色,也是共产党人最响亮的政治宣言。

在全市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市委明确提出全市党员干部要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大兴亲民爱民之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就要有一颗真诚为民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党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为民谋福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多接触,多走动,多联系,尤其是要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多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把党的关怀带给群众,倾注深情帮助群众。领导干部只有深怀真切的为民之心、深厚的爱民之情,才能在“知行合一”中,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如果没有真诚的为民之心,就很难做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也不可能增加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更不可能锤炼出亲民、爱民、为民的优良作风

增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就要身体力行真诚为民办事。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需要我们去解题答卷。面对群众的需求,我们更应恪守民生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工作思路、目标的制定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寻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领导干部的担当就体现在为民服务上,落实在为民办事上。能不能为民办事,不是听其言辞,而是看其行动。领导干部要从小事、琐事做起,顺民意,暖民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把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第一追求,踔厉奋发,以“干”为荣,奋勇争先; 在为民办事中,更要善于学习提升本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守好人民的心,就要厚植“人民至上”情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联系服务群众上用真心动真情,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