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桑庄镇人居环境整治之成效篇 桑庄镇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单”
作者:  王书立

邓州市桑庄镇人居环境整治之成效篇

桑庄镇人居环境整治成绩单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

自全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邓州市桑庄镇多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镇村干部观摩点评。全镇19个村(社区),村村亮出“成绩单”,个个观摩“取真经”,既“比”出了差距压力,也得到了经验启迪。


双庙村的“美丽乡村成绩单”

如今,走进桑庄镇双庙村,映入眼帘的是户户农家小院整洁有序,房前屋后花草相映成趣,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我家安装上这个水冲式三格化粪池,现在夏天上厕所一点儿味儿也没有,不像以前一到夏天厕所里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现在咱农村这个厕所卫生条件感觉和城里一样了。”这是双庙村余国华参与厕所革命后的切身感受。

“我们村今年变化可大了,你们看看,房前屋后没有了乱推乱放,门口的小菜园可以养花种菜,出门就是大路。这日子,真有奔头啊!”村民余正涛自豪地向大家介绍。

“借助南阳市农村厕所革命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村召开的有利先机,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发动村组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一家一家讲政策,一户一户做工作,下硬茬解决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经过整治,不仅让村民居住环境美了,更让大家有了幸福感。”双庙村党支部书记鲁丰珍向记者介绍道。


官路营村的“群众感受成绩单”

在桑庄镇官路营村,曾经困扰群众的臭水沟经过治理,变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这些坑塘还没整治的时候,河边到处是垃圾,经过太阳暴晒或者雨水冲刷后发出的臭味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而且滋生大量的蚊虫。” 回忆起以前的状况,周边群众仍忍不住紧锁眉头。

官路营村坑塘脏乱差的问题困扰周边群众多年,路过的人们都尽量绕道而行,不少人家为了防范蚊虫还都安装了防蚊纱窗。如今,经过整治之后,河水干净了,岸边绿树成荫,让周边居民实现了“出门游园”的同时,也敢于“推窗见绿”。


田营村的“村庄清洁成绩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田营村细化整治内容、明确整治目标、严格整治标准,采取拆清并举、项目带动、建章立制等工作措施,坚持卫生保洁制度,每周组织村组干部、公益岗人员对村域环境卫生进行清扫;严格落实村干部包组工作责任,每个组确定1名保洁员,购置保洁工具,明确职责任务,做到村村环境卫生有人管。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田营村共计发动群众650人次,组织机械20余台次,清理三堆三乱180余处,清理G328线两侧“牛皮癣”广告1800余平方米,修缮农户房屋32户,铺设污水管道3600米,新建游园1处。周检查月评比的工作制度,带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


东鲁营村的“建管并重成绩单”

走进东鲁营村,从前柴草乱堆乱放、垃圾乱扔的现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街道、干净的院落、美丽的篱笆墙。

东鲁营村辖12个村民小组9603210人。由于该村位于桑庄镇区,群众自发形成了农贸市场,小摊小贩占道经营、沿街屠宰鸡鸭鱼等,污水垃圾乱倒乱放,整治难度大。为解决这些问题,今年以来,该村结合全镇“双占”整治,按照“拆、清、建、绿”四步工作法,采取“疏堵结合、建管并重,源头治理、以管促建”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推进集镇管理与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放眼望去,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招牌和各式各样的帐篷,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一眼看过去就是蓝天白云,真好。这次整治行为真是办到了俺们老百姓的心坎上。”采访过程中,群众对整治行动纷纷拍手称赞。

亮丽成绩单的背后:“两山”理论指导惠民实践

绿水青山是公共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2021年以来,桑庄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高位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围绕“拆、清、绿、建、管”五个方面,紧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难点,综合施策、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全镇共出动人员1500余人次,出动铲车、挖掘机、板车等机械280台次,拆除乱搭乱建412处、残垣断壁196处,清理“三堆六乱”2000余处、清运杂物垃圾3292460余吨,整治路域、河道、坑塘240余公里,修补破损路面62000余平方米、补白增绿800余平方米,更换、维修公共体育设施24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天更蓝,村更净,生态更宜居。

作为邓州市迎宾口的桑庄镇,在2022年的规划中,已经提前布置好关联产业业态、园区平台、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群众分享交通红利,推动提升城镇化进程。镇里还将双庙、田营、东鲁营等连点成线,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把“点”上的景连成“线”上的景,再构成“面”上的景,形成沿线特色风景带,实现全域全面开花,让“两山”理论成为真正的“两山经济”。(王书立 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