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线党旗红 组织部安排采访 稿件已审)把好“东大门” 守住一座城 ——南阳高铁东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一线防控纪实
作者:  于晓霞

把好“东大门”  守住一座城

——南阳高铁东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一线防控纪实

本报记者 于晓霞 文/图


“请所有人出示核酸检测证明,保持一米距离,核酸证明河南省内24小时有效,省外48小时有效……”

1月14日上午9时许,高铁南阳东站出站口, 30多名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严把三道关卡,依次认真查验旅客的行程码、核酸检测证明和健康码,站内小喇叭提醒旅客做好查验准备,引导旅客有序出站。

时值返乡高潮,疫情又卷土重来,作为进出南阳城区的重点关口之一,高铁东站近期每天返宛人员达2万人,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为把好“东大门”,卡点值守人员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0点,除去轮流吃饭时间 ,大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努力把旅客查验工作做得细之又细,确保不漏一人。

“疫情防控重点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战斗在哪里。”高铁东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以下简称:高铁东站联合党支部)书记丁志超介绍,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茶庵乡党委联合区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迅速成立了高铁东站联合党支部,扛起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大旗,带领125名党员、36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9名志愿者坚守岗位,发挥好联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责任和担当扛起守好入市“东大门”、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重任。

  “在卡点一线,虽然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5个单位,但是组建了联合党支部,就形成了“一家人”、“一条心”的氛围,特别是处理突发情况时会顺畅很多。”联合党支部副书记黄宗云告诉记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高铁东站疫情防控工作以茶庵乡党委为主体,联合区交通、公安及市二院等单位党员同志组成疫情防控专班,每天由副科级干部带队,15名机关干部、保安等35人坚守一线,共同做好入宛返宛人员的测温、查验“两码”及核酸工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形成强大防控合力。每天上岗前,带班领导组织党员开晨会,传达学习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安排当天工作等;每天换班时,重温入党誓词,让大家更加坚定阻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耀。在高铁东站疫情防控工作中,全体党员志愿者们不惧困难、勇挑重担,日夜坚守疫情防控前沿,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党员和感人事迹,志愿者叶远海就是其中的一个。

叶远海今年26岁,是茶庵乡马庄村一名普通党员。2021年8月1日,他主动请缨到高铁东站卡点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自那天起,他天天到高铁东站报到,到记者采访时,他已连续奋战了136天。境外入宛人员的查验、转送,红黄码的处置劝返……这些疫情防控中令人头疼的特殊人员,就是叶远海每天的服务对象。

一次,在劝返7名天津乘客后,因当晚已无返回列车,他便在候车厅陪着乘客到天亮,直到7名乘客安全踏上返程高铁;几天前,一名自菲律宾归国的南阳籍境外人员下车后,他全程负责处置,联系其家乡派车来接,闭环运送,等处理完毕已是凌晨两点了……

4个多月来,叶远海在高铁东站处置过很多特殊情况旅客,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他都努力克服困难妥善解决了,从来没有叫苦说累。10多天前,在引导一女旅客走无核酸证明通道时,被该女子一拳打在了脸上。就是这样,他还是笑脸相待,继续耐心劝说乘客。“怨言啥的倒没有,当时就觉着有些委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媳妇怀孕4个多月了,叶远海却一直抽不出时间陪她去医院,每次都是媳妇一个人去孕检。“陪伴家人重要,但是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更重要。”叶远海笑着回答:“我是一名党员!”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联合党支部就像一个坚固的战斗堡垒。叶远海只是高铁东站联合党支部众多党员志愿者一线抗疫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高铁东站疫情防控卡点,180个“叶远海”紧紧团结在联合党支部周围,党旗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为了守护群众的健康安全,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最昂扬的斗志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严防死守南阳“东大门”,用行动与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微信图片_20220118174537.jpg

把好出站第一道关,查验行程卡

高铁东站03.jpg


高铁东站04.jpg

出站第二道关,查验核酸监测证明

微信图片_20220118174537.jpg

出站第三道关,查验健康码


高铁东站01.jpg

旅客有序排队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