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堡垒
——南阳火车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纪实
本报记者 于欢 文/图
1月13日上午11时23分,青岛发往成都的列车准时停靠南阳火车站。
党旗飘扬的出站口,身着红马甲的疫情防控党员干部各负其责已进入“临战”状态:“保持一米间隔,带好口罩,请出示核酸证明报告、行程码、二维码……”
半个多小时的忙碌后,目送旅客全部安然离去,“红马甲”们或赶紧整理登记资料,或抓紧时间休息。
“现在旅客们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你看,基本上都是按照防控要求出门的,且旅客一天比一天少。”全副武装的卧龙区车站街道工作人员张霞长舒一口气后对记者说。
这种镜头,每天24小时定时上演,每班30人轮流值守。
自2020年1月18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由卧龙区车站街道党工委联合市公安局车站分局、区卫健委、区运管局、南阳火车站、车站社区等组建的南阳火车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本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决心,已在此坚守近两年。
“当然累啊,不过谁叫咱是共产党员呢!咱得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南阳西大门的南阳火车站,平均日客流量达9000余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带,大家都觉得能在这里为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火车站防线,感觉很光荣且自豪!”车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向东的一番话足以众人的心声。
如他一样“自豪感”十足的人还有近300人——
下设10个党小组的南阳火车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将60名党员、212名部门志愿者扭成“一股绳”,24小时值守在进、出站口,不间断查验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宛乘客,共同筑牢第一道“防疫墙”,严防外疫输入,保护一方净土。
支部是堡垒,党员为旗帜。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联合党支部自成立伊始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出击在前、冲锋在前的实际行动,激发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
南阳火车站卡点由联合党支部牵头、揽总,指挥整个系统运转,各参与部门统筹协调,通力合作——
火车站负责设置旅客通道、反光锥(或警戒线)和提示牌,对来自或途径中高风险地区的旅客,设立专用通道,通道设置一米距离线,引导进出站人员按照“一米线”间隔,保持安全距离,有序排队通行、定时对站内开展消毒消杀;
公安民警负责维持秩序,依法制止扰乱查验秩序的行为;卫健部门负责测量体温并对体温异常旅客进行妥善处置;
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设立临时核酸采集点进行核酸采集;
交通部门负责火车站站台区域出租车乱停乱放、非法拉客、人员聚集等现象的整治;
车站街道负责查验行程码、健康码和核酸证明,出站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返宛人员的登记、通知目的地县级指挥部落实闭环转运。
此外,联合党支部坚持每日联席会议制度、交接班制度、学习制度等,每天早晚召开战地工作交接会议,当场研判解决问题,学习最新疫情防控政策,熟练业务水平;交接班时交问题、交任务、交方法。同时规范党支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疫情防控联合党组织日常管理十条措施的要求,统筹调度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做到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
五顶配备有行军床的帐篷,五排熠熠生辉的党徽,一些日常防护用品,几个电暖气……记者注意到,这是南阳火车站疫情防控联合党支部的全部。
“昨天晚上,社区打来电话说根据大数据分析我刚从火车站出来,问我做核酸没有。我说是防控值班人员,对方一听赶紧说了句‘谢谢,要照顾好身体啊’。”值班人员黄继成笑着对记者说,对方一声谢谢让他感到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在坚守岗位的近两年时间内,接二连三的报名电话让联合党支部书记、卧龙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王志德心里热乎乎的。“我年轻身体好,报名参加!”“我是老党员,必须带头冲锋上阵,一定要带上我……”
每次有新成员加入,联合党支部都要举行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来自卧龙区第一医院的赵堂照是负责核酸监测的,他笑称“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同志们聚在一起面对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分工明确,同心同德,通力合作。”
有人来,也有人走。离别总是伤感的,有人调侃“铁打的火车站,流水的疫情防控人员。”
“说实话,每一个融入过这个火热集体的人,都希望早日重归各自单位,因为那就意味着疫情被战胜,生活重回美好的模样。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全社会都要努力遵守防控要求。作为联合党支部的一分子,我们会坚守战场并一定打胜仗,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撑起了群众安全的‘守护伞’。”联合党支部副书记车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华博对未来信心百倍。
模范先锋的榜样作用是无穷大的。
这不,当天的志愿者队伍里又来了一名新人,这名来自郑州航院的大一学生王筠博,专门来陪妈妈张晓雅“战斗”。
“老师一直在讲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我妈妈是党员也在这儿抗疫,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就来了!”年轻人稚嫩但勇敢的话语引发众人掌声四起……
母子俩坚守一线
临时核酸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