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陈杰超
“现在食堂后厨都安装有电子视频监控,家长打开手机能实时知晓学生‘盘中餐’制作全过程,这种阳光厨房让我们家长很放心。”12月23日,在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学校大门外,前来给学生送衣服的家长赵先生被问及学生饮食安全问题时,这样告诉记者。
“明厨亮灶”是我市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一个缩影,而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褒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全省人口大市、食品生产消费大市和输出大市,近年来,我市把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大事,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为遵循,以“双安双创”为抓手,始终把确保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深化监管改革,健全机制体制,落实党政同责,深入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全环节、全周期监管,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党政同责,扛稳食品安全政治责任
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持续夯实党政同责、属地责任,务实推动食品安全事业改革发展。先后出台了《南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暂行办法》《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意见》《南阳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十二条措施》,明确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
市、县、乡三级政府均设立食安委及食安办,食安委主任均调整为政府主要负责人。按照“一乡一办一所一队”原则,完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体制改革,实现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按照“一村一员”原则,建立了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由县级财政保障每人每月200元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内容,每年由市政府食安办组织对各县市区考评。
创新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12月23日,在镇平县盛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检测室里,检测员对当日采摘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合作社负责人开具一证两联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将存根联存档,客户联直接交给货车司机。
2020年3月,我市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通过引导督促种植养殖生产者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让农产品带上“通关文牒”,有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当食品安全与大数据“邂逅”,定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近年来,我市创新智慧监管,为食品安全注入新动能。
如今,我市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推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4D”(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管理,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互联网+透明车间”建设,在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单位开展食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建立完善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队伍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的亮点之一。我市在全省创新建立了以民宗局执法检查为主,以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日常监督为辅的监管模式,并在全省首次出台了《南阳市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管理办法》,完善了政府管理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全市共有109名清真食品监督员,并将宗教工作乡村“两员”纳入清真食品监督员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
重抓重推,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12月21日,农历冬至节气。市食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曲岩一行不打招呼,直奔邓州市穰东镇实验学校学生食堂,与学生们同桌就餐,实地检验饭菜质量。像这样的飞行检查对曲岩来说已是常态化。
目前,全市共有学校食堂2422家。学校食品安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高度重视,不断强化监管举措,压实各方责任,层层筑牢广大师生“舌尖上的防线”。
围绕学校食品安全,制定一系列机制性文件,进一步明确细化学校、教育、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责任,建立了严密的责任体系,推动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健全部门之间校园食品安全会商机制,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畅通信息互通共享渠道,强化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为全面防控风险隐患,全市全面强化学校食堂日常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飞行抽查工作,加强督查问效。积极推行智慧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学校食堂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共计2422家,覆盖率100%。深入推行陪餐制度。实施学校食堂“局长陪餐制”,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及主管副局长每月至少到辖区学校调研陪餐一次。
“我们将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曲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