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打造大交通新格局   ——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
作者:  杨万里

  打造大交通新格局

  ——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

  本报记者杨万里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这是对南阳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期待。那么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南阳交通的优势在哪儿?南阳应如何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昨天,记者专访了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

  宋华东认为,南阳区位优势独特,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网络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具有服务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释放的交通区位条件。

  省交通运输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支持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南阳适度超前提升交通发展优势,加强枢纽、通道、物流与区位、市场、要素等优势整合重组,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一是畅通三条综合运输通道。我省规划了“米+井+人”10条综合运输通道,其中济郑渝、二广、沪陕三条综合运输通道在南阳交汇,形成6向拓展格局。将以济郑渝、二广、沪陕综合运输通道为牵引,加快补齐通道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化运输服务短板,助力南阳与长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地区直连直通和战略对接。

  二是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我省规划构建“1+3+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其中南阳是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将统筹指导南阳公路、内河航运等发展,支持加快推动南阳机场迁建,建设南阳东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提升南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南阳打造为中原城市群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三是率先发展枢纽经济。支持南阳在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中先行先试,为全省枢纽经济发展打造南阳样板。具体来说,依托南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联动信阳、驻马店等,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以南阳为中心的豫南枢纽经济协同发展区;依托济郑渝、沪陕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经济廊道等,打造济郑渝、中原—长三角2条通道经济带;依托南阳姜营机场、南阳港,打造南阳航空枢纽经济区、南阳港口枢纽经济区,支撑南阳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

  宋华东表示,“十四五”期是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南阳要紧扣“十大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绿色、融合发展。

  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构建交通新基建网络,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完善交通感知网络、信息传输网络等,启动实施一批智慧公路、智慧桥隧、智慧港航等交通新基建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交通新基建样板。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开展绿色低碳交通试点,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货物向铁路和水运转移,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进一步推动交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整合串联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交旅融合新样板。

(照片:本报记者张玲摄)

微信图片_202112202055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