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尊文专访)发展优势产业 助力省副中心城市建设 ——专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
作者:  陈琼

发展优势产业 助力省副中心城市建设

——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

本报记者陈琼

“促进河南及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把南阳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要打响张仲景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中医产业……”12月19日,秦尊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金句”不断。

秦尊文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是学术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主要倡导者和持续推动者。他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理念,是“一主两副”的首倡者。

“城市面貌真是日新月异”

“南阳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每次来南阳都能看到新变化。”采访伊始,秦尊文开门见山地说,南阳与襄阳同属汉江经济带,而他一直关注汉江经济带,所以经常来南阳交流学习,对南阳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次来南阳,参观了医圣祠、卧龙岗文化园以及部分企业,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南阳的发展真是让人感到很振奋。“张仲景国医文化在南阳发扬光大,产业发展在加快,城市面貌真是日新月异。”

“打响张仲景这块金字招牌”

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富民之要。采访中,秦尊文对南阳将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表示赞赏。在秦尊文看来,近几年来,南阳的装备制造、有机食品、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产业在河南省甚至在全国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南阳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南阳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明显,在挖掘张仲景文化方面还有更多的文章可做。”

秦尊文说,当前,全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多,但发展中医中药产业,南阳的优势得天独厚: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还有全国最响亮的品牌——张仲景。“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要保护好张仲景这块金字招牌,复建好张仲景国医大学,将国医国药文化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响张仲景品牌,把南阳打造成‘中医圣地、养生之都’。”

“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当好‘二传手’”

在谈到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优势时,秦尊文如数家珍:“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和河南主中心城市郑州位置偏北的实际,河南西南区域需要一个副中心城市,处于这一区域的南阳可以在豫西南和豫南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完全具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

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条件十分优越。秦尊文说,首先,交通区位优越,城市规模较大。南阳地处郑州、西安、武汉三大都市中间,且距离三大城市均在300公里左右,有利于担当“二传手”,也拥有相对独立的辐射空间。南阳交通便利,是全省主要枢纽,已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织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对外通道全面打开。其次,产业基础扎实,综合实力较强。南阳的经济规模长期在河南省居第三位,仅次于郑州和洛阳。与平顶山、驻马店、信阳、商洛、十堰、襄阳、随州等三省相邻城市相比,南阳人口多、面积大,经济总量也较大。“南阳已经成为三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具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

“‘一主两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带动整个河南省域协同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秦尊文说,河南省城镇体系结构不够完善,亟须在豫西南和豫南地区设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南阳正好可以担此角色。这样,在河南也形成与湖北、江西类似的“一主两副”格局:郑州是省域主中心城市,负责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洛阳协助郑州带动豫西地区发展,南阳协助郑州带动豫西南和豫南地区发展。

秦尊文最后说,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不仅可以带动豫西南与豫南地区的发展,还可以和湖北襄阳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跨省的城市群,“一旦这个城市群跨省之后,它必然会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阳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