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深读版 见报后新媒体推送)深耕沃野 逐梦前行 ——南阳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调查
作者:  陈琼

深耕沃野 逐梦前行

——我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陈琼 文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分别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奠基之年。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看,我市乡村社会经济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如何让广袤的田野迸发出蓬勃向上的新活力?近日,记者联合市统计局调查组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

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振兴

宽敞的公路、一排排整齐的路灯、现代化的15路公交车停车场、从幼儿园到中学的综合性学校、标准化的卫生所、文化广场……12月18日,记者走进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美丽而宁静祥和的景象充满了这个全国文明村镇。

这里西依独山,东临白河,拥有南阳山河美景;这里风景美如画,四季闻花香,全国最大的月季博览园坐落于此;这里生态宜居,乡风淳朴,是全国文明村镇。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达士营实现了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

如今,像达士营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正在南阳广袤的大地上逐步涌现,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尽情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南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深做实,乡村一二三产业布局逐渐协调,农业供给侧结构稳步推进,规模性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

眼下,南阳乡村涌现出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宛城区红泥湾生猪、黄台岗蛋鸡、高庙肉牛、汉冢水产等养殖基地,方城县二郎庙镇的万亩花海基地和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淅川县九重镇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调查显示,2020年,全市行政村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199.2万亩,种植规模户16852户,禽兽养殖规模户8989户,同比增加3.14个百分点、18.7个百分点和37.9个百分点。家庭农场446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1952个,专业合作社成员196695户,分别新增8.2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乡镇的农业企业达到2755个,同比增加6.7个百分点。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的行政村占比也从2019年的54.2%提升到71.7%。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传统的农产品及产业逐渐跟不上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步伐,新型业态的乡村产业以及互联网+农产品+旅游业不断壮大。

2020年,乡镇50平方米以上超市或商店达到15055个,同比新增1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3.2个百分点;开展休闲旅游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的行政村达到422个,同比新增29.9个百分点,比全省占比高出3个百分点。开展网上销售的农户数达到4667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达到2412户,分别新增了11.5个百分点和45.7个百分点。

乡村新型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南阳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科学规划

打造宜居乡村

     南阳按照高起点、准定位、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的创建目标,积极借智借力,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土地利用、村庄布局、环境整治,引领乡村振兴大踏步迈进。

仲冬时节,记者走进西峡县重阳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道路光亮如镜,一盏盏路灯耀眼醒目,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道道文化墙别具匠心……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治理常态化,重阳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购回垃圾清运车12辆、勾臂式垃圾箱160个、垃圾筒1100个,以签约承包的办法,将全镇20个行政村的保洁交由第三方公司管理,实现了政府购买式服务、从初端到末端一体化运营,一座古老而又现代的集镇跃然眼前。

在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新整修的坑塘,重现水何澹澹、绿树掩映的水域自然风光,让猴艺之乡颜值倍增。村民于文栓承包坑塘建起了水产养殖示范园,见到有人参观,于文栓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对坑塘治理改善生活环境的做法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小坑塘大生态,源头活水引村来。

新野县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农村坑塘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坑塘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增收。如今,穿行在新野的村寨,总能看到废弃的小微水体变了样,各具特色,有的成了休闲观光地,有的成了荷花湖,有的成了水产养殖园……

围绕生态宜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我市坚持改善环境、优化生态等措施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呈现新气象。

数据显示,南阳52683个村民小组中,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民小组占50.5%,通电的村民小组占99.8%,通电话的村民小组占99%,通公路的村民小组占95.6%,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民小组占88%,通宽带互联网的村民小组占95%。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柏油、水泥铺设道路的行政村分别占99.9%、97.9%;全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379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5% ;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 2907个,占比例64%。在行政村常住人口中,自来水用户的普及率达到80.4%,使用卫生厕所的用户普及率达到51.1%。

农村的基础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南阳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正不断加快。

乡风文明

建设和谐乡村

     采访中,记者在西峡县寨根乡界牌村一家家庭文化中心看到,打台球的、下象棋的、健身机上跑步的、读书看报的,楼上楼下300多平方米的房子显得格外热闹。

这家家庭文化中心由该村八旬老人陈儒贵自费开办。2017年5月15日,家庭文化中心正式挂牌。县、乡文化部门帮着制定了上墙的规章制度,捐赠了图书、投影仪、电视机等物品。一楼有乒乓球、台球、象棋、围棋、军棋室,二楼是图书室和健身室,图书分环境保护类、种养殖类共11个类别近1000本。

老伴把学习看得重,办文化中心就是想造福全村人,我和娃们都支持。妻子潘秀芝说。

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市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注重培育挖掘乡村文化人才,在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中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行政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249个,覆盖率达到了93.5%。2953个村成立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村集体创办的幼儿园、托儿所达到1385所;体育健身场所4614个;村卫生室 6624 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1.4个;执业(助理)医师8606个。小学专任教师 56300 人,农业技术机构从业人员3452人,乡村人才处于稳中有升的良好状态。

     与此同时,四议两公开这把乡村治理的“金钥匙,将党的全面领导机制、村两委协调机制、基层民主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如今,全市4647个村全部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运用。

在乡村有效治理建设过程中,我市着重突出建立健全引导打造乡村社会和谐有序、井然有规、生机蓬勃的良好状态。2020年,全市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95.7%,有村规民约的村比例为99%,有社区服务站的村比例为97.3%。平均每个村每年召开村民大会9次。全市共有25407名村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52.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2.6%;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的比例比2019年大幅度提高,由72.1%涨至86.9%。

协力奋进

迈步乡村富裕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调查显示,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090.6元。农民从村集体获得收益的村461个,同比增长28.5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高出22个百分点;村集体收入中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495个,同比增长了14.1个百分点;有工业企业的乡镇237个,占比99.2%。

在乡村振兴建设征程中,南阳作为农业大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走以农业强村、以农业强县、以农业强市道路。但与此同时,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村投入机制有待强化,乡村治理能力亟需提升。

调查组建议,加大乡村投入资金及扶持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发展乡村经济,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推进规模化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加强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养蜂、养猪、养羊、食用菌等经济高效的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能够突出乡村优势的产业链,迅猛发展农村电商,形成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调查组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要抓住有利时机,创造各类适宜的条件,采取引、留、育三结合,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放到领头雁的位置,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南阳唯有持续发力,重点在政策、科技、基建以及金融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好乡村振兴基石。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753.jpg

淅川县滔河乡朱山村稻鱼混养基地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802.jpg

南阳新奥针织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打理即将出口的毛衣。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810.jpg西峡县菇香食品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分拣出口香菇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819.jpg

西峡县西坪镇牧牛岭标准纶香菇生产基地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827.jpg

卧龙区青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的蔬菜大棚里,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微信图片_20211217223850.jpg

社旗丙玉蔬菜基地迎来参观学习团队。

微信图片_20211217225224.jpg

新野县高庙乡大力发展黄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