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在全市至少建设63个养老服务中心、4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生活圈
本报记者 郝春城
12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加大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的问题。本报就发布会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
我市常住人口971.3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82.46万人,其中城镇老年人接近90万人,是我省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地市。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市委书记朱是西亲自牵头领办“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城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以“六专六好”为主要特点的南阳城镇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我市高站位谋划,确定了以“专业化机构养老、专业化日间照料、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智能化养老服务专控平台、专业化养老服务运营、专业化养老服务产业”建设为内容,以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为方向,打造具备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特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抓好“六专”建设,实现“六好”(机构敬养好、日间照料好、居家服务好、医疗保健好、文教体娱好、安全保障好)目标,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立足“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格局,高质量建设以“六专”为主要特色的养老服务设施。
我市编制了《南阳市养老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南阳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按照人均用地0.2平方米和住宅小区每户1平方米的高标准,把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用房纳入到南阳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住宅小区建设规划中,并严格执行。制定了《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全市至少建设63个养老服务中心、4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0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打造城市养老“15分钟”生活圈,着力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居家“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启动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闲置物业的全面清理,整合闲置资源,对适宜用于养老服务的场所,一律调整为养老服务设施。对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制定了标准,出台了配套政策,为高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了全面支持。
我市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打造县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样板,作为同类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标杆,引领全市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规范化建设,保证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质量。制定了《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和奖惩办法(试行)》,加强对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目标任务的考评。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1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87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7%,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96%,智慧化、专业化、社会化已经成为全市养老服务的新业态。
1.我市养老服务“三年行动”都有哪些内容?
《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2021—2023年行动方案》是根据国家《“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目的是利用三年时间,通过集中建设和规范运营,形成市、区(县、市)、街道(城关镇)、社区、机构(家庭)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八位一体”的智慧化、常态化养老服务体系。
重点要完成六项建设任务。一是“专养”,即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包括1个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3个区(县、市)养老服务中心、4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二是“专照”,即专业化的日间照料服务。包括不少于42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三是“专保”,即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包括不低于10000个家庭养老床位和相应的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四是“专管”,即专业化指导机构和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包括1个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个区(县、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5个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市、县(市、区)、街道(城关镇)、社区、机构(家庭)五位一体的智慧化网络服务平台。五是“专营”,即以“六助”为主的专业化运营服务。由专业化社会服务企业和组织对各类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六助”(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上门服务、智慧信息服务等。六是“专产”,即专业化养老服务产业。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养生、金融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通过抓好“六专”建设,达到机构敬养好、日间照料好、居家服务好、医疗保健好、文教体娱好、安全保障好“六好”要求,打造符合南阳实际,独具南阳特色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六专六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一方面强化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支持打造“六专六好”社区居家养老南阳模式,另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整合现有彩票公益金等资金支持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省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建设面积标准、测算的床位需求量和建设情况,以及每平方米1000元、每张床位3000元的补助标准对各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行补助。我市财政部门及时与民政部门沟通衔接,配合部门做好项目申报、推进项目建设。2019年至2021年,已争取到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3.05亿元,专项用于我市新建、改造、购置社区公共养老服务场所及消防设施设备等项目,支持了仲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淯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350个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此外,市本级2021年还安排了100万元专项用于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
市财政部门将继续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协作,配合部门积极向上申报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同时继续落实将不低于55%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这一政策,更好地支持我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3.市发展改革委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市发展改革委立足职能定位,重点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项目资金争取等方面,认真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工作。
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目前与民政等部门正在编制《南阳市“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我市养老服务的整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别是在资金投入、要素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给出具体举措,对我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做好“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惠养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激励带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积极性,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848万元,引导地方配套资金1.5亿元,支持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和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将结合“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深入推进“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示范作用,调动各类要素资源投入养老事业;继续实施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现政府兜底养老与社会普惠养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养老服务用地和小区配建用房标准是多少?
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按照国家要求,我市已经按照人均用地0.1平方米的标准,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到《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之中。
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于今年11月26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市、县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应根据本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城镇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 平方米的标准,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结合正在编制的《南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进一步优化细化各种用地布局,按照城市人口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养老机构土地供应政策,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保障。
在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严格执行《南阳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文件规定,按照1户1平方米的标准在新建住宅小区同步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确保全市的养老服务用地、用房足额规划配备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