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变化)蔬菜大棚变身直播间
作者:  陈琼

蔬菜大棚变身直播间

本报记者陈琼

通讯员夏倩 钱鑫

“亲们都知道,生菜当中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比较多,它能够消除多余的脂肪。想买的请点2号链接……”12月4日下午,在卧龙区青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生菜育苗大棚里,主播金玉凤正在热情地与粉丝互动。

直播中,全景式的生菜育苗大棚映入镜头,引得众多粉丝关注。互动中,金玉凤和搭档随手摘下一颗鲜绿的生菜,“咔嚓”一口咬下去,粉丝纷纷留言:“隔着屏幕都闻到蔬菜的清香了。”“这种直播方式真带劲,看到田间里的情况,购买也放心。”

金玉凤是该镇后所村村民。今年上半年,金玉凤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在抖音上注册了一个叫“金博农业”的直播号,把直播间搬到了田间地头,当天卖出的新鲜蔬菜即卖即打包,从大棚直达网友餐桌。半年多时间,她收获了上万粉丝,直播3个小时可销售上千斤蔬菜。

记者看到,菜农直播不仅带货,还直播蔬菜的生长情况。后所村党支部书记万胜龙介绍,村里建成了双创中心,联合金博农业蔬菜基地,孵化出多个直播基地。每个直播间搭配一至两名主播、选品官、小助理,实现直播基地矩阵效应,可快速在直播间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仅后所村高效农业示范区一处,通过抖音直播带货,日均销售蔬菜7000斤以上。今年直播卖货以来,村里蔬菜销量实现了增收三成以上。”

青华镇拥有耕地面积10万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该镇秉承“反季节、无公害、名优特”的经营理念,主要种植生菜、上海青、芹菜等10多个品种,全镇蔬菜年产量达到10多万吨,总产值1亿元,主要销往南阳万德隆等各大超市,以及广东、北京、兰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农业+电商”模式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青华镇积极搭建农业电商平台,引导农民转变销售方式,让新鲜的瓜果蔬菜搭上了直播“云快车”,助力更多农民实现增收。目前,全镇已形成规模电商农户35户,电商从业人员76人,蔬菜网上销售额达80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14500元。

微信图片_20211204173643.jpg微信图片_20211204173719.jpg微信图片_202112041737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