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抑郁筛查入体检 青少年的福音
陈向阳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把抑郁症比喻为“黑狗”,称情绪找不到发泄出口时,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
当前,抑郁症这只“黑狗”不只在撕咬着很多成年人的内心,对青少年也没有嘴下留情。2020年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症为17.2%,重度抑郁为7.4%。然而抑郁症患者的识别率不到20%,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是抑郁症低就诊率的原因之一。
日前,教育部对政协有关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时明确表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抑郁症被称为21世纪三大疾病之一,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它不是一时一事的困顿,且成因错综复杂,每一个患者都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痛苦。青少年抑郁症也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破坏他们的人格,影响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青少年的情绪、精神状态的判断存在某种误区,认为小小年纪无忧无虑,不愁吃穿,要啥有啥,怎么会抑郁呢?即使有什么不快乐,一会也就过去了,或者认为这只是孩子在耍脾气。这种不解,可以理解。毕竟,在中国,抑郁症进入公众视野,大概也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也就是在人们不愁吃不愁穿之后才逐渐重视起来的。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随着大众健康素养的提升,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才逐渐广为人知。
国家卫健委去年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提到4个抑郁症的重点人群,第一个人群就是青少年。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健全,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因学业压力、情感挫折、人际关系等矛盾引发抑郁症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个案并不鲜见。不过,抑郁症又被称为“心灵感冒”,约80%的病人通过积极干预和治疗,都能取得明显效果。事实也证明,抑郁症越早治疗就能尽早痊愈。如果放任不管,症状将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让抑郁症能够防治结合,使病患得到“温柔相待”,有着良善的初衷,这也是学生们的福音。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多一份筛查,多一分安心;多一分预防,多一份健康。
总之,拯救“不开心”,唯有加大筛查力度,实现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早发现、早干预,在抑郁症刚露头时及时应对,才能实现治疗的最优化。如此一来,帮助孩子不受那只“黑狗”的侵扰,也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