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记者走上街头,直击城区交通严管整治现场—— 出行路上 再近也要戴头盔
作者:  张玲

 

昨日,本报记者走上街头,直击城区交通严管整治现场——

出行路上 再近也要戴头盔


 

本报记者 于晓霞 张玲 文/图

 

    “您好,您的头盔呢?”“车靠边,您来这边接受教育!” 11月29日上午,中心城区多个路口,交警现场查纠、劝导摩托车和电动车驾驶员在路上逆行、闯红灯以及不戴安全头盔等影响安全出行的行为。

 

交警来劝导  再近也要戴头盔

    当天上午9时30分,城区七一路与文化路交叉口,两名市民因未佩戴头盔驾驶电动车,先后被路口的执勤民警拦下。

  “以后记得把头盔戴上,这是在对你的生命安全负责……”被拦下来的两名市民,均是第二次被交警发现未戴头盔。交警采取骑乘人员路口协助执勤及家人送头盔到现场等方式,督促骑乘人员养成出行佩戴安全头盔的习惯。

   上午11时40分,正值交通高峰,市区人民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处,人车密集。“我的头盔刚好坏掉了,这会儿急着接孩子,想着路程也没多远就没戴了……”市民李女士没戴头盔被交警拦下,她连忙解释道。

   在交警劝导下,李女士现场观看交通安全警示片,并认真写下了保证书。“今天受了教育,以后路程再近也不会忘了戴头盔。”离去时,李女士告诉民警。

   记者了解到,在交通整治行动中,对电动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目前我市主要以劝导为主,提醒电动车驾乘人员按照规定佩戴头盔,倡导机动车驾驶人和乘客主动系好安全带,不断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安全带就是生命带、安全头盔就是护头保护神”的观念。

 

骑车戴头盔  成市民出行“标配”

30多人骑电动车,5人未戴头盔;22人骑电动车,3人未戴头盔……走访多个路口,记者发现,相对于一些不戴头盔的电动车驾驶人,大多电动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安全意识较高,已做到了自觉佩戴头盔出行。

“经过近段开展的‘一盔一带’整治行动,目前,戴头盔出行已逐渐成为广大电动车驾乘人员的共识。”在七一路党校岗执勤的第三勤务大队民警李俊彦告诉记者,市十五小学骑电动车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及孩子们的头盔佩戴率已达90%以上。

  “出行安全最重要,戴安全头盔很有必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驾乘人员都应戴上头盔。”平时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市民林女士表示,通过这次整治行动,她认识到,如果人人都能守法上路,就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人人都佩戴头盔就能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将伤亡损失降到最低。

 

志愿者上路  倡导安全文明出行

  “您好,骑电动车出行一定要佩戴头盔。”“电动车请走非机动车道。”……上午1030分,在城区工业路与八一路交叉口处,5名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行动志愿者正认真开展交通安全劝导工作。他们一边向过往非机动车宣传佩带头盔的重要性,一边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成为街头一道风景线。

“中心城区文明交通严管整治开始,我们在这里做志愿服务,主要是提醒骑电动车的市民佩戴头盔,上路行驶遵守交通法规,并对道牙上乱停乱放的电动车进行有序摆放。”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崔爱环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4天组织志愿者到城区多个交通路口帮忙维持秩序了。

在城区人民路与中州路交叉口,南阳义工联的8名志愿者手持“一盔一带 安全常在”小红旗正在四个路口执勤。

“做文明交通志愿者,让人们都文明出行,安全出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范立信告诉记者,这已是他第四次在该路段当文明交通劝导员了。每天站在马路上,他深切感受到,经过近段时间的宣传、劝导,非机动车秩序越来越好,两轮电动自行车,主动拆掉车篷的越来越多,主动佩戴头盔出行的也越来越多。

“每次看到路口的红马甲都有种亲切感,感觉就是自己的家人在看着我们,不遵守交通法规都觉得不好意思。”市民王女士说,她每天上班都会经过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路口,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文明交通志愿者一如既往走上街头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为的都是大家路上的安全,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都能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


111.jpg


112.jpg


_MG_7956.jpg


_MG_7980.jpg


_MG_8044.jpg


_MG_79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