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篙一桥一水情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一篙一桥一水情
作者:  蔡红

一篙一桥一水情

蔡 红


444.jpg

  四根水泥预制的柱子,两根拳头粗细的钢管做横梁,就搭成了一个简易的便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的人走得稳稳当当——种庄稼拉花生、走亲戚串门子,两岸人们已经在便桥上通行了二十余年光景,未闻丝毫差错!

  这是连接新(野)唐(河)两地为数不多的小桥。我曾沿着涧河两岸走过了13村28庄,每一村每一庄都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记忆。有因清代官兵驻防而得名的上下官桥,有东汉刘秀率兵安营扎寨而得名的大小营,有因地貌形似葫芦而得名的葫芦套,有因种植中草药而得名的红花店……

  便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年过五旬一同巡河的村支书说,年少的幸福莫过于和父母一起,花上五分钱乘坐一叶木舟,撑篙渡船到河对岸赶集了。我跨过小桥,在雨后的泥泞里一步一行,步履轻快却又深沉,仿佛每走一步都拖着似曾相识的梦境。好在涧河的土不是那么黏人,脚下走过的地方,除了一方浅浅的脚印,没有在鞋上留下太多的痕迹。我踩着松软的泥土径直走上河堤,货郎的吆喝传入耳帘,公鸡打鸣儿混合着“汪汪”的狗叫声,让我登时有了归家的感觉——那一份熟悉的烟火气息!

  彼岸,繁茂的构叶簇拥着一条羊肠小道,沿着河堤蜿蜒远去,被雨水打磨的泥土路面,像是匠人刚点出的豆腐,柔软、光滑而又细腻。我不忍踩踏,却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想去抚摸那一片片仿佛争相向你招手致意的构树枝桠,恍惚间,心有余悸地缩回了手:究竟是你的热情感染了我,还是你太过摄人心魄,在拉着我滑向枝叶覆盖下的幽暗?驻足远眺,透过浓密的构叶,看到不远处农人在田地里劳作的情景:拖拉机“腾腾”响起的地块,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在辛勤收获;视线里几个在地里排成行的女子,像极了母亲在葱地里给人家打工的样子!

  我踌躇着,是否该走近这个叫做岗口岸的村庄,冒昧地去探寻一下这延续了数代人的遗传密码?回望来时路程,西天晚霞已悄然躲入云朵,东岸袅袅炊烟盘旋在村庄上空,心思量:那蓝色的烟雾里飘荡着的,一定是母亲站在村头,喊孩子吃饭时亲昵的呼唤,而那餐,也一定是邻里三五成群端着碗,蹲到一起的家常里短……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记忆中儿时的日子就是这样慢。慢到误以为,岁月可以不老,温暖可以永在!时光千回百转,暮然回首,那一丝轻轻拨动心音的琴弦,却原来一直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历久弥香……

  折回小桥,路边已经有些斑驳的河长公示牌冷清地伫立着。这是除了路面以外,所能看到的唯一人工雕刻的痕迹。不似我所生活的小镇,农人们惜地如金,砍伐了堤内几乎能眼见的灌木,种上了花生、芝麻、玉米等粮经作物。

  我摘下几颗雪白的花生,放在嘴里反复咀嚼,那股诱人的夹杂着泥土的芳香,让我不禁有了俯下身子拥抱大地的冲动。古人云“临河而居,涉水而活”,涧河一方水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岗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生生不息!而我,注定只是涧河水的匆匆过客。我也有我的故乡,那个尽管已经干涸,但却日思夜寐、魂牵梦绕的白河!那是来处,也是归途!

  仿佛无我一般,任有微风抚弄面颊,钻进毛孔,渗透肌肤,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因缘和合来到尘世,得万物以滋养,多少年后,又将魂飞于自然,或许,这就是万物生灵的宿命。岗口岸,连同这座小桥,终究,也将成为一粒尘埃,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青色的东岗,清幽的小桥,滋润着雨后潮湿的心房,那曾经撑篙划舟的摆渡人,是否也曾常坐于岗口岸边久久沉思?坡高为岗,心止即岸,这座连接新唐两地的小桥啊!抵御了多少次激流逐浪的冲击,又承载了两岸人们多少一衣带水的欢喜与忧愁!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有书为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