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尴尬”的故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 尴尬”的故事
作者:  李红

  “大爷,您好,我们是县委巡察组的,今天来咱村里转转,看有没有啥问题咱们聊一聊”。


  “哦,巡察组干啥的?”


  “了解了解情况,比如你们村干部的,老百姓自己的都可以”


  “噢……”


  “大爷,你要走吗”


  “……”


  尬聊……


  继续走,继续看,终于一位大嫂主动搭话。


  “你们是干啥的?”


  “嫂子,我们是县委巡察组的,来走访了解一些情况”


  “了解啥情况,又是下来转一圈,回去了,起啥用”


  “不是的……”


  “上次来检查不也是这样,走走有啥用,啥是解决点事”


  “……”


  这又是一个尴尬的交谈。


  2020年10月,我与巡察组里的另外一名同志,在某镇某村走访了半天时间,情况很不理想,很不受人待见,很失落。我有点泄气,提议回去看材料,同事说,别急,走访就是这样,你得想办法去找问题。


  “哎,闺女,我们这路有窟窿,昨晚上还有人摔伤,你们管不管。”


  看到有人喊,我们赶忙扭头。跟着领路的大伯走到他说的“大洞”前。原来是有三个下水道井口在马路中间,并且都没有盖盖子,没有明显的标注,只有一个井口旁边稀稀拉拉的围了些枯树枝。一看到我们来到这“窟窿”前,在周围的几个群众也围了过来。一人一句的说起来,从入住到现在有半年的时间了,这个井盖一直没人管,有好几次人员摔伤。尤其是晚上给回家的百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说了一会,大伯问了句:“你们巡察组有法解决这个问题没得?”


  百姓都停下来,看着我们。


  我温和的对他说“大爷,这个问题我们将按规定及时给镇党委和镇政府……”


  一言未尽,大伯突然打断!摆了摆手、摇了摇头,“哎!”一声,转身扬长而去。几个围观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慰大伯:“走哦,下地去!”“都大半年了他们有啥法哦!”“就是哦,有啥子法?”“……”


  我和同事尴尬的站立在井口旁,感觉那个“窟窿”也在悠悠的看我们笑话。大伯那声叹息、围观群众“安慰”的话语,犹如一盆凉水咣当一声泼在我头上。路面可以有窟窿,人心不可有“窟窿”,民心更不可有“窟窿”!巡察是政治巡察,以发现问题为生命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宗旨和初心。作为一名巡察干部,不仅要准确地发现问题,更要聚焦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关注的问题,更应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合理的、迫切的诉求。我和同事带着一天的尴尬和失落回到了驻地。


  随即,我向组长汇报了情况。组长立即就此问题召开组务会,经过全组人员讨论,达成共识——一定要将这井盖盖上,一定要补上群众心中的那个“窟窿”。为全面掌握情况,我们兵分三路,一队由组长负责与镇党委班子成员谈话;第二队由副组长带队走访该村村干部;另一队继续深入百姓家中进行实地走访。


  遂悉:井盖缺失群众多次反映,村干部与施工队对接无果,镇党委、镇政府也多次向施工队提出要求,可施工队却以种种理由推辞。


  群众都等大半年了,还要等吗?这涉及老百姓安全的隐患能否马上解决?能!巡察组与镇党委商议,联名要求施工队先行解决这一问题,并与施工方取得联系争取理解与支持。


  第三天,“非常感谢巡察组,我们村道路井盖整治已经高标准完成了!……”。该组组长开心地说!


  话毕,我紧攥拳头,嘴角微微向上!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位大伯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默默地说:“大伯!你这下能转过身来点点头了吧?……”


  再走访起来,群众好像热情了些,没那么“尴尬”了。(淅川县委巡察办 李红)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做群众心坎里的“暖心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