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以“绣花”功夫破解城管难题
作者:  申鸿皓

社旗:以“绣花”功夫破解城管难题

本报讯(特约记者申鸿皓)“品美食小吃去体育广场、世纪广场,买蔬菜副食往香山路、建设路农贸市场,修鞋补衣到小桥街、骡店街……城市管理越规范,生产生活越方便,城市形象越靓丽。”11月15日,初冬的社旗暖阳和煦,漫步县城大街小巷,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便民专业市场,装点起一道道文明和谐的美丽风景线,市民群众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今年以来,社旗县公安、交通、城管等职能部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目标,以整治环境“污”、市容“脏”、交通“堵”、服务“差”等“四治”工作为重点,下足“绣花功”,齐奏“便民曲”,变“扫荡式”治理为精细化管理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昔日“修鞋点”,便民“服务站”
冬日午后,国槐林荫下的小桥街恬静温馨,路南道牙上,一字排开的十多个修鞋摊点摆成了一道风景。
“以前,这里是自发形成的修鞋补衣市场,大家各自为战,散乱经营,有损城市文明形象。”该县城管执法大队办公室主任宋海彬介绍,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有效破解市容秩序和改善民生之间矛盾,今年6月份,在广泛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勘察、听取商户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该区域的老修鞋摊点进行规范管理,统一格式配备车辆,固定摊点位置,增设打气筒、消毒液等服务项目,以往的“修鞋点”华丽变身为便民“服务站”,成了亮丽的街头一景。
“小桥街紧挨山陕会馆景区,摊位规范后,不少游客路过这里,都要拿出手机拍上几张照片哩!”大红的修鞋车前,已摆摊修鞋近十年的张师傅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摇补鞋缝纫机,一边乐呵呵地说,“和以往相比,现在干起活来更体面,俺的修鞋摊快成‘网红拍照打卡地’了!”
畅通“交通线”,筑牢“生命线”
“请您走非机动车道……”“请不要越线停车……”行走在社旗街头,在每个重要交通路口,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线清晰明亮,“志愿红”和“交警蓝”相映成辉,车辆和人流各行其道,汇成了规范和谐的文明底色。
畅通“交通线”,筑牢“生命线”,安全有秩序,共建文明城。今年以来,该县城管局、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行动,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在广泛开展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的同时,深入推进以车辆乱停乱放、机非混行、交通不畅、逆行穿路等秩序混乱问题为重点的“文明交通”常态化整治提升行动,实现了城区交通违法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四个明显”目标,市民群众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建管并重,宣传跟进,治理同步,堵疏结合,带来了交通秩序大改观、文明素质大提升。”该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王清新介绍,截至目前,县城区共设置道路隔离护栏7000多米,安装交通信号灯近50处,规划停车位3200余个,安放创意景观座椅等城市家具500余套,修通沿河健康步道3300多米,布设市民健身点10多处、健身器材百余台套,建成公共卫生间130多座;另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让鲜亮“志愿红”飘动到了城区的每个角落,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已逐渐成为市民群众的行动自觉。
管住“满街跑”,止停“游击战”
“请自觉排队,保持安全距离,您的疯狂烤翅马上就好。”夜幕刚刚降临,位于城区体育广场东侧的小吃夜市早已是灯火通明,不见油烟、干净整洁的街景餐车也开始忙碌起来,摊主手眼麻利,顾客即买即走,和谐又温馨,文明而美丽。
曾经,商铺店外占道经营,商贩沿街流动叫卖,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和堵点。如今,社旗城区众多临时便民市场的有序设立,方便了市民,减少了拥堵,美丽了城市,留住了文明。
今年,该县城市管理等部门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本着“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规范引导、有序经营”理念,主动开展人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在加大对临街商铺店外经营行为的治理整顿、落实门前“五包”、悬挂流动红旗的同时,还对香山路、建设路等固有农贸市场管理进行规范提升;另外,在城区世纪广场、体育广场、赊店老酒生态园假山风景区和赊店路、长安路、小桥街等广场街区分别设置临时便民市场,规划经营摊位300多个,倾力打造市民群众家门口的“五分钟生活圈”。
管住“满街跑”,止停“游击战”,换来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序。便民市场的规范设立,让流动商贩有了固定摊点,占道经营乱象得到遏制,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居民收入,市容环境更靓丽,市民群众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