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菜园子” 拓宽“振兴路”
作者:  郝春城

做大“菜园子” 拓宽“振兴路”

本报记者 郝春城

  “大姐,摘了多少斤了?”“已经摘了300多斤啦!”“咦,不少啊!”“昨天一天摘了五六百斤哩!”11月12日,在社旗县太和镇蔬菜产业基地,该镇党委书记王绍亭与正在采摘的工人谈论着蔬菜收获。
   当前正值西兰花和菜心的收获季节,太和镇各个蔬菜产业基地里一片热闹景象。几百名群众正忙着收割蔬菜,一筐筐新鲜的蔬菜通过专车销往全国10多个城市。
   近年来,太和镇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真正带动广大群众走出一条周期短、可发展、见效快、能致富的新路子。目前,该镇已规划建设了鑫达蔬菜产业种植基地、绿美丰蔬菜种植基地以及博晨蔬菜种植基地等蔬菜种植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当前收获的西兰花、西兰苔和广东菜心等菜品种植规模近5000亩,亩产大约2000斤,按照当前每斤3元至5元的行情,每亩毛收入可达8000元。
   由于蔬菜采摘无法使用大型机械,需要大量人工,太和镇党委政府主动对接经营主体,为脱贫群众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按市场行情,每摘1斤蔬菜可得0.7元,青壮的采摘工人一天可摘近800斤,一天净收入五六百元。此举可以帮助脱贫群众实现收入叠加。
   王绍亭说,太和镇党委政府将持续推动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让群众通过务工、托管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全面扩宽收入来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