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晚报代言)坚持公益20余年,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谭浩—— 与晚报同行,为新时代喝彩
作者:  张曦

坚持公益20余年,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谭浩——

与晚报同行,为新时代喝彩

 

本报记者 张曦 文/图

谭浩正津津有味阅读本报.jpg

谭浩正津津有味阅读本报

天气渐冷,但却挡不住谭浩那颗火热的心,他正忙着筹备物资,为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做准备。同时,他还忙着整理资料,为即将到学校宣讲传统文化做好课件。11月9日,在城区范蠡路一间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谭浩那忙碌的身影,谈及在公益这条道路上,他与南阳晚报共同成长的经历,畅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掀开报纸,就打开了一个世界

 

“阅读报纸,不仅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能带来广泛的知识,丰富人生阅历,可以说,一张报纸,就是一个世界。”谭浩与晚报结缘,大概在1993年左右。那时的他,还在位于卧龙区英庄镇的市第二十中任教。彼时,学校订阅有南阳晚报,初次接触后,他便被晚报包罗万象的内容深深吸引,从此以后爱不释手,每天阅读晚报,便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谭浩说,当年在乡镇工作,获取外界信息渠道,主要还是报纸。南阳晚报当初能一下子就吸引住自己,不仅仅是因为每天都能呈现各类高端权威的报道,还与她注重本地民生类新闻有一定的关系。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时代,出生在农村的他深有感触,小时候喜欢阅读,但由于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有限,有时候借本书要跑近10公里路。如何提高孩子们的眼界,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一直是任教的谭浩苦恼不已的事。在经过一段时间阅读南阳晚报后,他决定将这份报纸介绍给孩子们,经常给孩子们分享晚报上那些优秀的文章,共同享受徜徉广袤知识海洋带来的快乐。在他和学校另外一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组建起了文学社,每天下午放学后读报,每周根据报纸内容更新黑板报,每月组织投稿,进一步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自此,谭浩与南阳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翻阅晚报。“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手机阅读、网上阅读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但我仍然对读报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那油墨清香中,放慢节奏,静下心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谭浩说,晚报以其丰富的内容,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知识、眼界、习惯的改变,同样也影响着他的人生。

 

公益路上,与晚报携手同行

 

“南阳晚报始终坚守舆论主阵地,倾听百姓心声,为百姓解忧。一篇篇带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稿件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引领社会不断进步。我也是受到了学雷锋报道的影响,才走上了公益道路。”谭浩在多年的阅读中,感受到那些困难群众的无奈,感动于那些助人为乐的奉献,从1998年开始,谭浩联络起一群朋友,开始持续帮助身边家庭困难的人们,在公益这条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2008年,谭浩与朋友一起成立了南阳爱心飞扬网站,开始活跃于南阳各地,广泛开展公益行动,倡导志愿精神,推动南阳公益力量成长。随着他在南阳公益圈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名字也渐渐走进了晚报的版面里,走进了晚报的活动中。

2010年7月24日,我市淅川、西峡、内乡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部分乡镇受灾严重。谭浩在南阳晚报上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在南阳爱心飞扬网站发出倡议,募集现金、物资共价值6万多元,先后4次奔赴灾区救灾。救灾中,在了解到部分受灾家庭孩子上学困难后,他又筹集善款34000元,救助困难学生17人。

2014年春节前,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南阳晚报与谭浩率领的南阳爱心飞扬网站等团队,共同发起爱心送温暖活动,奔赴方城、西峡、南召、内乡等县,将募集到的现金132201元和价值3万多的米面油等送给350户困难家庭。

今年暑假,全市辅导班停办,谭浩急家长所急,带领舒心社工的老师们培训了100多位志愿者,在市区20多个游园设立公益晨读点,每天早上带着1000多名家长、孩子读书。

近年来,无论是南阳晚报的“记者进社区”活动,“学雷锋进社区活动”,还是助学助困活动,亦或公益实践宣讲,处处都有谭浩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市民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共同为向善向好的和谐社会共同努力,他本人也先后入选“卧龙好人”“南阳好人”“河南好人”“中国好人榜”,荣获“卧龙区道德模范”““”““最美卧龙人“”””“南阳市孝亲敬老楷模”“南阳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就能创造无限可能。在公益这条道路上,我希望能与南阳晚报一起努力,持续坚定走下去,为文明南阳添彩,为和谐家园助力。”谈及未来,谭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