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特约记者 申东 杨振辉
“多亏了你们帮忙调解,我这大问题可算是解决了。”近日,在淅川县上集镇光明社区,居民李阿姨一见到社区工作人员就热情打招呼。
因为楼上的噪音问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成了见面眼红的仇人,并且类似的现象还比较广泛。“为了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我们动员了郑州市中原区商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专业力量,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心理疏导、矛盾调解和社会工作服务,切实为群众办成实事。”淅川县民政局局长石建坤介绍。
光明社区的矛盾化解是淅川县学史力行、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淅川县广泛调研,找准实践的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农村人居环境、安全饮水、弱势困难群体等民生领域问题,推出了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了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健全了完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民生需求。
主动作为,扑下身子办实事。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淅川县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梳理为民办实事清单2条以上,县委、政府明确10项落实任务,17个乡镇街道梳理180余项,县直各单位上报300余项;滔河乡、盛湾镇、大石桥乡等乡镇围绕脱贫攻坚后期个别搬迁群众遇到的房屋渗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开展全面帮扶工作,确定了320户改造任务;城管局“爱心早餐”工程,设立“爱心早餐”供应点21个,为700余名环卫工人免费配送早餐;7月22日淅川遭受强降雨自然灾害期间,淅川县公安、消防、电力、住建等部门铭记为民服务宗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共出动救援人员1100余人次,组织大型机械200余台,紧急避险转移群众932人……
突出重点,为民服务出实招。面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重头工作,县委、县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推出了一系列切实解决问题的硬招、实招。为破解林果产业发展难题,县主要领导带领四大班子深入乡镇调研林果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全县林果业发展座谈会,出台管理标准,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经验收的合格产品,实行以奖代补办法,每亩奖励400元;全县金融服务单位实地走访企业51家,开展政策宣讲12次,为福森药业、度帮中药公司等12家企业投放信贷支持6095万元。厚坡镇对辖区企业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组织镇党委班子成员和部分站所长先后对辖区130余家“四上”企业和小微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等情况,排查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46件,并交办职能部门限期解决。
分类施策,专项突破解难题。对于涉及多个部门、不容易解决的基层和群众关心的困难事,淅川县采取集中力量、分类施策、组织专班的办法,组织交通、电力、移民、住建、民政、水利等部门和乡镇政府形成合力,开展实施了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扫黄打非”“护苗”集中专项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组织城管、教育、市场监督等相关单位力量,对学校周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环境卫生等进行拉网式清理整治,先后规范店外经营80余起,清理流动经营50余次,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广告匾牌3处,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畅通、卫生的校园周边环境;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龙城街道、文广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的“扫黄打非”“护苗”行动,共检查经营场所11家,扣押封存盗版图书132本,取缔无证经营1家,净化了全县文化市场环境,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风清气正的文化市场环境。
截止10月底,淅川县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达85%以上,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实事映初心,以服务暖民心,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绩,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中共淅川县委宣传部 申东 1513860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