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创新机制涉企“老大难”问题不再难
本报讯(特约记者廖涛 通讯员李国泰)近日,河南博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同时,向南召县开发区管委会递交了《“标准地”企业信用承诺书》,并同步签订了《工业项目“标准地”履约监管协议》,实现拿地、履约、监管“三同时”,让企业拿地即可开工!
“标准地”出让改革,是南召县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实施的工业用地从简从便从快出让制度,即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对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明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标准”,带“标准”出让给用地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标准”实施全生命周期联合监管。该项改革通过同步公示、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措施,简化了前期审批流程,缩短了企业拿地时间,强化了过程监管,既实现企业在签订土地合同当天即可开工,又确保了用地全过程合规合法。
南召县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各类棘手问题,通过建立“四方”问题认领、协办机制、联席办公共同会商机制、闭环高效管理工作机制,突出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要素保障问题,原来“老大难”问题变得不再难。
南召县建立“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总台账、企业问题推进台账、重大问题专项台账、交办问题跟踪台账、问题办理入库台账;对包企干部收集上来的疑难问题,建立了帮扶企业、包企干部、承办部门、所属乡镇“四方”问题认领、协办工作机制,普遍共性问题、疑难棘手问题由县“万人助万企”活动办公室牵头,帮扶企业、包企干部、承办单位、所属乡镇共同协商,共同商定解决方案,解决好企业“成长的烦恼”,帮助企业发展壮大。1-9月份,南召县工业投资完成62.9亿元,占全县投资比重达到60.1%,同比增长16.9%,在南阳市13个县区中,排名第5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个,居南阳市第1名。
南召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县长为第一召集人,相关县处级领导和县直单位一把手为召集人的“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县处级领导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及乡镇主要负责人,在企业车间、生产厂房,采取联席联动会议和联合现场办公形式,联席会议不仅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平台,而且有利于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破解难题。在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一领导下,属地乡镇、职能部门与帮扶干部共同商议解决,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所有问题及时交办、跟踪问效、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结果,形成大员挂帅、多方参与、集中研判、共同协商的助企解困工作格局。据统计,全县包企帮扶干部共摸排问题430个,目前解决问题422个。
南召县探索实施推动问题精准解决的闭环工作方案,建立包企帮扶干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精准研判、定向交办、联合督办、全面解决、企业满意的高效工作法,形成惠企政策、要素保障、部门协同、干部服务闭环管理,集聚惠企利企的多重红利,齐心协力共画助企发展的最大同心圆。包联帮扶干部每月定期深入包联企业开展帮扶,帮助企业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分忧解难,打通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重点解决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地难、招工难三大类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包联干部先后深入企业810余次,推动落实相关惠企政策30余件,解决企业融资等难题63个。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集中会商,精准施策,闭环管理,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制定督办督查和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帮扶干部争当企业的‘金牌店小二’,提供精准化、套餐式贴心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想实招、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增强企业家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企业强起来,让产业兴起来。”南召县委书记方明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