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述
作者:  王鸿洋

崛起的增长极

——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王鸿洋

乘势而上,抢抓机遇促发展;奋进前行,开足马力勇闯关。 

深秋时节的南阳大地,依旧暖风徐徐,生机勃勃。记者走进各县市区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建设工地上,挖掘机挥舞长臂,工程车来回穿梭,一幢幢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已投产的企业车间内,工人们争分夺秒、抓紧生产……到处都是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喜人场景。

开发区作为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和核心引擎,开发区强则区域经济强。我市经过多年建设,开发区发展成效初显,县市区产业集群集聚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引领作用持续增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我市打造20个重点产业链和千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关键支撑。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16个开发区创造了全市7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60%以上的工业投资、65%以上的工业利润,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南阳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育强主导产业 聚力打造集群

昨日,在位于南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宽敞明净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娴熟地操作着一台台经过自主技术改造的设备,产品在生产线上往来传送。南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对产业链上游项目追根溯源,对下游项目顺藤摸瓜,陆续引进了数家配套企业。

这仅仅是我市育强主导产业,聚力集群发展的一道缩影。

内乡肉食品加工产业、淅川汽车零部件产业、高新防爆装备产业、方城轴承产业、新野纺织服装产业、南召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培育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强主导产业引领带动,聚焦县区“一县一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

今年1至8月,全市16个开发区主导产业增加值181.88亿元;利用省外投资260.99亿元,利用境外投资3.71亿美元;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四上”企业1220家……如今,各县市区纷纷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扣合全市产业整体布局,结合各自发展基础,在全市确定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中,选择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为当地高质量跨越发展备足后劲。

 

搭建创新平台 助推企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1978年走进科学的春天到新时代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从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不断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挖掘科技企业潜力。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激活企业技术投入、设备技术换代和产品研发升级,让高新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力军。

科技创新实力强劲。我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截至2020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64家,其中开发区内230家,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7家。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7%。

科技创新成绩斐然。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建立了“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方城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站”和方城县产业集聚科学技术协会,园区内中南钻石成为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南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国防科工所,研制出的“手摇式病床”和“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疫情新产品服务”栏目,华阳装备新型淋浴方舱研发与推广项目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新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新纺公司、鼎泰高科、新正方等9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旭润光电荣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项项振奋人心的科技成果,彰显了开发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执着和努力;一家家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展现了市切实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办实事、解难题的决心和信心。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我们企业新上项目能够顺利开工建设,得益于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以及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今年9月份,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君庚在镇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就拿到了新上项目的审批手续,如今正在加快建设,力争早日投产

简政放权、优化流程,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健全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为推动企业发展全市上下大力发扬“六心”服企精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最大的降成本来抓,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最佳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可喜的变化。在采访中记者感受最多的是企业家在营商环境改善后激发出的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创业激情与担当。

一流的营商环境孕育了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我市坚持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大力发扬“六皮”招商精神,集中精力招引落地了一批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自7月10日第一期“三个一批”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共签约项目82个,投资额247.4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一批批好项目,一个个产业链,跑出了南阳经济发展“加速度”,开发区这个有着强大动力的“引擎”,迸发出无尽的力量,将继续引领南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