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南召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宋兴哲
我们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致力打造一流高水平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动力,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创新工作举措,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竭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创业福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最强磁场”。
坚持目标导向,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可以吸引外地资本、优秀人才和优质要素资源流向与聚集,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可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我们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树立大视野,胸怀大格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长远发展、工作全局谋划,从基础工作、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在政策导向上,更加注重“公平普惠”,在建设主体上,更加注重“人人参与”,在涵盖范围上,更加注重“宜居宜业”,找准着力点、突破口,着力打好“组合拳”,把营商环境的集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争当滋养一流营商环境的“源头活水”。我们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规范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严管政府定价收费、涉企保证金等收费项目,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激发投资活力,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给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大力推广智慧办税,推行177项“全程网上办”事项,电子税务纳税人网上申报率达100%,综合网上缴税率达99.8%。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我们围绕绿色建材(主导产业)、现代中药(新兴产业)、先进铸造(特色产业),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完善外商服务体制,成立了外商投诉中心,全力做好外资企业的权益保障和服务。1-10月份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93.16亿元。全县重大项目88个,总投资336.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4亿元,完成投资123.66亿元,9月份重点项目建设位居南阳市各县(市、区)第一。
坚持结果导向,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持续发力,精准用力,综合施策,加快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政务环境,通堵点、消痛点、补断点,朝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扎实迈进。我们加大“放”的力度,着力规范部门审批,着力提高审批效率,解决“玻璃门”问题,用政府的主动“瘦身”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困”;健全“管”的机制,加快建立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专业监管为支撑的监管体系,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守护者”;提升“服”的质效,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解决企业关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用全心全意的贴心服务换来企业和群众的称心满意,培育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经营、安心发展的沃土。35个职能部门1771项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优化精简再造,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自助服务区,实现365天、24小时“不打烊”。开办企业压减为1个环节,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链条零成本,新企业5小时“出生”,免费增送5枚印章,让新注册企业实现开办零成本,赢得广大企业的由衷称赞。招标投标实行“五个一、即时办”工作机制,在线受理、即时办理,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单个环节事项在一个小时内办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长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并联审批率均达到90%以上。
坚持为民导向,打造亲商安商的宜居宜业环境。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我们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阵,把责任扛在肩上,分管领导要加强日常调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责任链条、上紧责任发条。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作风专项治理,拿出“硬实招”,打好“组合拳”,当好金牌“店小二”,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聚焦企业、百姓关心的主要事项,通过一次告知、最大限度打包一件事、打造一件事线上联办平台和线下办理窗口等方式,做到一次办好。全面推行有诉即办,对市场主体、企业投资者和群众的诉求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真正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帮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努力让专精特新企业铺天盖地、头部领军企业顶天立地。我们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对企业持续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贴心服务,诚心诚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全县乡科级以上干部共包联428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各类棘手问题421个,营造出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我们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中小型企业48家。2021年申报科技创新券项目27个,获批资金1343万元,居南阳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