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正当时
本报记者 曹学祥 陈杰超
签约54个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
开工245个项目,总投资超700亿元;
投产154个项目,完成投资超270亿元。
10月8日,全市“三个一批”活动成绩单惊艳亮相,引起广泛关注。总计450多个项目中除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主新特”项目占据了主导地位。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正在“精彩蝶变”。
善谋者顺势而兴,善驾者当潮而立。谋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当今经济工作的核心,也是决定南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一届市委班子突破思维定势,打破路径依赖,主动求变转型,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项目为王强支撑
金秋时节,南阳大地处处呈现出绿色崛起、转型跨越发展的喜人景象。工地上,焊花飞溅、桩机轰鸣,车间内机械手灵活伸展、流水线智能装配。走正走好水源地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的如虹气势让人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针对南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市委书记朱是西一针见血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名副其实的“国之大者”,南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差在工业、弱在企业,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工业必须强,制造业必须立起来、挑大梁。
正是从短板和差距出发,我市提出项目为王、产业立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产业为基、企业为根、项目为王、转型为纲、创新为要”发展理念,促进主导产业纵向链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蓄势赋能。
大力实施产业强市行动。以“绿色、提质、增效”为转型方向,以“传统产业数字化”为升级要求,推动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工艺装备、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实现企业绿色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精细化。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广阔、效益优良的新项目。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以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推动油碱化工、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冶金建材三大战略性支撑产业量质齐升。以工程化、产业化为重点,推动生物医药、数字光电、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
推动开放招商大突破。发扬“六皮”招商精神,瞄准“世界、中国、民营三类500强”企业,千方百计抓招商、引项目、扩投资,努力形成招商一批、包装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3个月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夙夜在公,密集与全国知名企业集团、各大银行对接洽谈,商议合作。截至8月底,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553个;7月10日以来,全市已举行四次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前三次共签约项目118个,总投资667亿元。9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淅川)农民电影节上,我市集中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317亿元。
绿色发展后劲足
月季树开出“幸福花”,田野里长出“黄金草”。卧龙区因地制宜,依托月季、艾草等资源优势发展“一花一草”特色产业,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风景惹人醉,游人不思归。淅川县立足县情,确立了“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绿色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丹江口水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真正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国庆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7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7亿元。
留得住绿水青山,就赢得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生态建设、污染治理、绿色转型,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南阳。
牢牢扛稳“一渠清水安全北送”的政治责任。站位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加大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聚焦丹江口库区、汇水区及干渠沿线,实施污水、垃圾、污泥处理能力提升工程,抓好生态廊道建设,严控项目环境准入,加强水上综合执法,确保中线工程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我市颁布实施了省内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空气优良天数从202天提高到258天,水和土壤三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河长制”全面推行,“四水同治”成效明显,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累计送水超410亿立方米。五年造林260万亩,总量全省第一。
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全面推行“林长制”,统筹推进山区生态林、高标准农田林网、主要廊道绿化和森林抚育,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让绿色与发展同行,让美丽与小康同步。我市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中转型发展,南阳绿色崛起的脚步铿锵有力。
科技创新迈大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防爆电机科研生产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多年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作为我省规模最大的PCB精密微钻针制造企业,南阳鼎泰高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眼下,公司钻针月产能突破6000万支,产销量跃居行业前列,被称为“河南智能制造的领跑者”。
我市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奋力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新模式,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最优质的竞技场。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广揽英才,形成万千“诸葛”聚南阳的生动局面。
据统计,前8个月,我市经济的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增长率达1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分别比2019年、2020年同期前移14个、4个位次。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生产正增长,增长率达81.1%。
沿着“绿色崛起美丽富民”这条主线,厚植生态底色,加快绿色崛起,南阳正大步迈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