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变”系列报道•思路之变)勇破善立开新局
作者:  陈琰炜

“七变”系列报道•思路之变

勇破善立开新局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深切感受到,南阳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政企之间的关系也是前所未有的亲密与和谐。市委、市政府领导主动放低身段,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虽然身段低了,但在企业家心目中的形象高了。”豫西集团董事长魏军感慨地说。
       位于南阳光电产业开发区的荣阳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高新科技企业。今年,公司将广州增城的厂区全部搬迁到南阳,使其成为集团在内地最大的生产基地,全年总产值将达12亿元。公司总经理蒋和云说:“以前河南人在外形象差,导致不少企业对在河南投资兴业望而生畏。南阳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投资氛围越来越好,我已经多次向周围的朋友宣传南阳,推介他们来南阳投资。”
       企业家的真心话,既是对我市近期营商环境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我们进一步提升工作的鞭策。过去,南阳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不高,群众办事难,企业生存环境差。同时,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作风能力也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在8月18日召开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市委书记朱是西掷地有声地向全市领导干部接连提出七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对营商环境不满意?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少、占总人口的比重低?为什么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这么难?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到底差在哪儿?我们要求大家努力工作是为了谁,我们不努力工作是为什么?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到底靠什么?营商环境连续排名靠后,是我们笨吗?”
       直抵灵魂的“七问”直击痛点。面对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南阳必须背水一战,采取超常举措,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刀刃向内、实质改变。全市上下以改革开路,靠创新破题,迅速掀起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效能革命。
对标对表突破争先
       为尽快扭转落后的被动局面,市委响亮地提出“有评比的工作争第一,没有评比的工作创经验。”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向高处攀、同强者拼、与快的赛。
       南阳与无锡、绍兴缔结友好城市,并将其作为标杆城市,全方位对标对表,努力学习其在干部观念、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助推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
       政务服务热线,学习济南;项目审批制度,学习北海;优化营商环境,学习沿海……各级各部门纷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定位、找坐标、找差距,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条条框框限制、看摊守业思想,主动创新求变、敢于打破常规,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
       每周一举办的“讲政策讲机遇讲落实争一流”大讲堂,已经举办了八期,工作干得好不好,互相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市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纷纷表示,大讲堂倒逼各项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向着一流的标准看齐。
亲商重商企业至上
       “感动!光荣!没想到能收到市委书记的来信,充分表明了市委尊企爱企护企的决心。”令想念食品董事长孙君庚激动不已的是,市委书记朱是西近日给全市企业家代表送上的感谢信。
       一封感谢信,几多公仆情。
       自从省里启动对各省辖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后,我市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倒数,2019年更是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跌至谷底、退无可退。朱是西等市厅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企业、解决难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最优服务,创造一流环境。
       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万人助万企”活动热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到牧原集团了解企业的需求,现场为该集团的生产办公楼、职工宿舍楼等项目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持续开展招聘活动,积极搭建企业用工“连心桥”,以实际行动助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居民就业难问题;市教育局采取百名专家与企业合作、千所学校与企业结对、万名师生与企业互助等形式,在智力支持、人才培养、子女教育、党建引领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
       巢好凤自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小忠、财信集团董事局主席卢生举、万达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兼发展中心总经理柏雪峰、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由广君等客商纷至沓来。大家一致表示,南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这里投资兴业放心、安心。
项目为王产业为基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市委、市政府决心背水一战,坚决打赢翻身仗,在全市上下营造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
项目谋划到位。以前,召开的市委城乡规划委员会上难觅产业类项目踪影。如今,各区(功能区)积极谋划项目、精心包装项目、大力招引项目,上报的产业类项目增多,增强了发展后劲。
项目招引到位。大力发扬“六皮”招商精神,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科研招商、行业协会招商、以商招商,成效明显。项目签约推进日每月28日如期举行:7月28日,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8月28日,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额达244亿元……
项目保障到位。加强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解决资金、土地、环保等制约因素,全面推广“4天办4证、拿地即开工”模式,让“生地变熟地”“土地等项目”,依法依规、打破常规,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审批时限,确保项目自签约之日起3个月内开工,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
高效闭环抢抓落实
       “庸懒散慢拖”曾是企业和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为扭转这一状况,市委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跟上,全市上下痛下决心,以刮骨疗毒的实际行动整治顽疾。
       7月3日,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朱是西、王智慧一到任,没有“起承转合”,也没有“定定神”,当即就进入工作状态,接连召开重要会议安排工作,赶往一线实地调研、走访慰问,每天都是满满的行程。
龙头怎么甩,龙尾就怎么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转作风、抓落实,树立起了鲜明的导向,发挥了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级各部门把高效闭环、抢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努力做到任务第一时间明确、不推诿扯皮,要求第一时间讲明、不模棱两可,工作第一时间跟进、不拖泥带水,结果第一时间反馈、不耽搁延误。
       春江水暖鸭先知。“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服务意识越来越强,照此势头,半年时间,南阳的经济发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金牛彩印集团董事长贾小平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内心的喜悦。
       放眼南阳大地,干事创业正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
市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营商环境进入省第一方阵。改变无止境,永远在路上。全市上下要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拼搏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