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眉:今又重阳·致敬老人 )
劳作不辍 向您致敬
本报记者 张玲 周梦 文/图
在人们印象中,干了一辈子,晚年就该好好享受生活,可在南阳,却有这么一群老年人,他们总是“闲不住”,从志愿者到养老中心护工,从环卫工到手工艺人……虽头顶白发,但做起事来个个老当益壮、精神矍铄,尽己所能,活到老干到老,这种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令人钦敬,更值得年轻人学习。菊花盛开的时节,迎来了九九重阳节,让我们走近他们,关注他们,
在仲景路的康寿馨养老中心,81岁的李文珍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年了。来养老中心常住的大多都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李文珍每天要给这些老人们擦屎端尿、喂饭端茶。“虽然忙,但很充实。”面对记者的采访,李文珍一边照顾老人一边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红马甲流动的身影,成了城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63岁的景书平和61岁的妙阿姨,参加志愿服务都已经有5个年头了,她们经常跟随志愿团队到各个社区、老年公寓、孤寡老人家中做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美德,很有意义。”正在老年公寓为老人洗脚、按摩的景书平和妙阿姨说,能为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感觉很快乐、很幸福。
在城区一便民菜市场,已经76岁的宋阿姨正在给卖南瓜,她家住城郊,身体硬朗,每天都骑着三轮车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推到市场上卖,“孩子们都很孝顺,但我想自食其力,不给他们添麻烦。”宋阿姨说,她卖菜的钱还能给孙子们买衣服和零食。
城区工农路上,72岁的刘阿姨扫落叶、擦洗垃圾箱,忙个不停。做保洁员7年来,每天早上6时30分准时上路先清扫路面,然后到工农路爱心早餐点帮忙盛饭、洗碗,再回到工作岗位上直至中午12时才下班。“儿子、儿媳和孙子都非常心疼我,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帮我干活。”刘阿姨幸福地说。
81岁的李文珍老人(左)仍乐当护工
72岁的刘阿姨是咱城市的保洁员
61岁的妙阿姨(左)经常参加志愿服务
76岁的宋阿姨以自食其力为乐
67岁的沈建华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