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增进民生福祉看病养老不犯难
特约记者 孙双涵 杨振辉
“‘时间储蓄银行’就是你现在为老年人提供义务服务,当你有需要时,就可兑换相应时间的免费服务!”10月13日,在淅川县政和小区,社区工作者正在向群众宣传一项新政策。
据了解,今年9月份以来,该县开始试点运行“时间储蓄银行”养老模式,该模式只是淅川县积极探索养老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多举措加强民生保障,大力兴办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党建引领 让困难群众老有所依
“房子是住建部门修建的,生病由镇卫生院专职医生负责,民政部门每年还补贴五保金6000元……日子甜到心坎里!”近日,在淅川县上集镇大坪村幸福大院,年近70的何铁申眉开眼笑。何铁申是大坪村特困供养户,眼见岁数越来越大、行动愈发不便,却只身一人,这可咋办?
为保障特困群众同步小康,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盯全县困难群众中无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龄独居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的“四集中”兜底保障模式,高位部属、整合资源、精准施策,让困难群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
去年5月,中共淅川县基本保障联合党支部成立,由淅川县民政局、乡村振兴局、卫健委、住建局等行业部门联动发力,针对全县因病、因残、孤老等“六种情形人员”的8396名困难群众中1988名自愿到“四集中”机构入住人员进行了托养,何铁申也因此住进了幸福大院。
智慧养老让优质服务深得人心
“站在大屏幕前,我们能实时并清晰地看到各养老院的真实情况。”走进淅川县“智慧养老平台”的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就开始向记者介绍大屏幕上的39个板块所对应的全县部分养老院的情况。
据了解,淅川县60岁以上老年人有9.8万人,占总人口的18.26%。为了更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该县逐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全覆盖建设。
在建设运营方面,充分利用智慧养老平台,全面打造社区养老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盘活“公建民营”方式,提供“六助服务”到户到人,实行普惠制收费价格,让社区老人吃的起,住的起,玩的起,并逐步推广居家养老生活习惯。
截止目前,该县已建成养老机构81个,其中乡镇敬老院15个,幸福大院12个,日间照料中心36个,社会养老机构18个,总建设床位5177张。
高效便利 让群众报销省心省力
“生病对俺这贫困的家庭本就雪上加霜,幸亏‘政康保’赔付金及时发放到位,让俺们一家渡过了难关,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10月12日上午,淅川县金河镇后河村村民李玉峰拉着该县民政部门回访人员的手激动地说,“以前在外治疗,回乡报销只能到一个定点医院,还要跑上好几趟,如今在咱乡卫生院就能办理,赔付金不再等上个把月,一天就搞定嘞!”
李玉峰只是该县众多受益于“政康保”工程的患病困难群众中的一人。今年以来,为了让困难群众在报销医疗救助时“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该县民政部门积极对接县医保局、乡村振兴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利用医保平台数据,有效整合医保措施实现“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今年1月1日起,县外就医诊疗需‘政康保’五次报销的,群众都可按属地管理到所在乡镇卫生院办理报销。
据了解,自今年年初以来,该县“政康保”受理94364人次,理赔293万余元;“政福保”受理51人次,理赔97万余元,帮助困难群众抵御了天灾人祸,群众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多举措加强民生保障,让老百姓看病养老不犯难!如今,社会福利设施不断完善,高龄老人补贴、困难儿童保障待遇全面落实,基本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该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建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