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湿地的火眼金睛
10台红外相机发现6个动物新种
本报讯(记者陈杰超 通讯员王阳)近日,丹江湿地保护区连同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对10台红外相机例行检查。这10台红外相机已经在山里布置了一年,获取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资料的同时,也为保护区增加了5个鸟类新记录和1个兽类新记录。
在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监测对保护区开展了森林动物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在保护区西南部的山林中布置10台红外相机。最终记录可辨识的鸟类46种,兽类13种。其中为保护区增加5种鸟类新记录分别是:棕腹仙鹟、灰翅噪鹛、灰林鸮、丘鹬和红脚田鸡。增加1种兽类新记录:中华斑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综合分析来看,保护区保护措施到位,没有出现捕杀野生动物现象。虽然没有虎豹豺狼等大型肉食动物,但所拍摄到的其他野生动物数量也比较多。下一步这些红外相机依旧会在山里继续捕捉那些可爱的动物。
近年来,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保护力度,长期开展湿地鸟类监测和生态修复;通过不断监测,掌握了丹江湿地内鸟类栖息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经过多年监测、保护与修复,丹江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护区内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中华秋沙鸭为代表的鸟类由2014年的200余种上升到2021年的40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由3种增加至19种。成为河南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日,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筹委办指导,中华环保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生物多样性100+案例”全球征集与评选落下帷幕。“河南丹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与修复”案例,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