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文化园一期工程已完成85%以上,
600余场文化活动惠及近230万人次,
4409.7万人次畅游南阳,我市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176.16亿元,
盈一眸浅笑 南阳于芬芳处走来
本报记者 于欢
编者按:
9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通报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情况。一组组璀璨的数据、一项项惠民举措振奋人心,一个好山好水好人多的“文旅强市”呼之欲出。今日,本报就群众关心的话题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晒晒文化家底(小标)
全市共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3个,文化馆15家,分馆231家,文化活动室5318个,总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图书馆13家,分馆198家,城市书房28家,农家书屋4932个,面积31.9万平方米,藏书量1177万余册,万人均图书馆面积284平方米。
乡镇综合文化站246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946个。
上半年我市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受益群众近230万人次。
秀秀旅游成绩(小标)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黄山遗址考古公园项目、楚风汉韵文化体验综合体项目已分别纳入国家、省“十四五”文旅专项规划。
南召、西峡被命名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我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市、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国字号品牌。
全市共培育星级乡村经营单位320个,农家宾馆1267家,国家级乡村旅游旅游重点村3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7家、省级休闲观光园15家、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家、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家。
全市已建成农家宾馆1300多家,2000多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接受服务接待培训。
上半年,我市共接待游客4409.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9%(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不做比较),实现旅游收入176.16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6%。
夸夸新变化(小标)
市“三馆一院”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443亩,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自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成为南阳市又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举办了全国群众登山暨河南省“三山同登”健身大会、中国西峡·伏牛山国际越野赛等活动。
在打造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市文广旅局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围绕市场需求,贯通文创资源端、创意研发端、生产销售端,将创意、设计、数智等元素充分融入文旅发展环节,借助南阳烙画、镇平玉雕、方城石猴等非遗产业,大力研发地方系列、文化系列、实用系列等特色文创产品,推动工艺美术产品做大做强,打造“南阳礼物”,推进文旅文创“链群”式、融合式发展。
卧龙岗文化园“长”这样——(小标)
高标准打造风景园林、明清和汉代古建筑群落,彰显南阳厚重历史文化。种植了2500余种植物,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美景。
园区东南区域(车站路躬耕路交叉口)4万平方米的出山广场免费对广大市民开放,广场西侧是气势如虹的汉风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中央是高大壮观的出山群雕。
园区内的躬耕陇亩、溪谷廉泉等景观节点上设置了互动体验式活动,增加了园区游览的趣味性。
园区内设计了行进式演艺节目和灯光秀,初步设计共12个演出点,可带动南阳夜游经济的发展。
建成后的园区将会成为新的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实践基地。
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已完成85%以上。
咱老百姓如何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小标)
市内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站、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诸葛书屋,均免费开放。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的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有简易戏台、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设施器材的文化活动广场,群众免费享用。
在基层创新开展“七个一”文化活动。即每个月开展一场文化活动展演、一次公益课堂培训、一次广播宣传推广、一场公益电影放映、一场群众意见走访、一次文化活动交流、一次公益图片展览。
在六区开展“三馆一中心”文化服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活动项目内容有戏曲演出、文艺汇演、图片展览、公益讲座、图书绘本、文艺培训等惠民服务。
这些举措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小标)
目前,全市共培育星级乡村经营单位320个,农家宾馆1267家,国家级乡村旅游旅游重点村3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7家、省级休闲观光园15家、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家、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
积极培育典型。打造了西峡东坪村、内乡吴垭石头村、南召铁佛寺石头村、新野津湾村等乡村旅游特色示范点,培育了卧龙月季、西峡香菇、南召玉兰、方城黄金梨等为代表的观光休闲采摘农业。
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了南阳市乡村品牌创建标准,全面构筑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开发建设的支撑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农家宾馆的经营行为、提高农家宾馆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