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驻村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  张成浩

新时代驻村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
——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张成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身之本,是深刻领悟我们党百年功业承前启后、千秋伟业继往开来的“金钥匙”。生逢盛世,使命在肩,我们广大驻村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强大力量,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己任,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在建强村党组织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近日,中组部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激发所驻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攻坚堡垒。要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理论武装,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真正把党员聚起来、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切实将基层党建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懈奋斗。要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作用,指导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议事决策体制,持续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增强班子合力,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在推进强村富民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与关键。一方水土既能育一地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广大驻村干部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实际,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壮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同时,结合派出单位优势,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要善用产业化思维来谋划,用基地化的模式去开拓,用市场化的机制来推动,用一体化的服务去呵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导群众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特色文化等特色产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户种养有目标,销售有保障,实现促农增收,确保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
在提升治理水平上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我们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必须大力推广学习“枫桥经验”,提升村级治理组织网格建设,充分发挥好先锋和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让党组织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的“主心骨”。要通过党务村务公开栏、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宣传基层治理的方针政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为民办事服务中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需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村级服务阵地综合功能,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另外,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防汛救灾等工作,真正做到惠民为民。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时代广大驻村干部要一如既往的心怀“国之大者”,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以“国之大才”堪当乡村振兴“国之大任”,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作者单位: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委党校)

作者简介:张成浩,男,汉族,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卧龙区委党校驻村干部,先后在《南阳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获南阳市党校系统科研优秀成果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