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版
作者:  王秀云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教育应当突出实践教学地位,注重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立起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培养新型法律人才。

 

一、重新定位定性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和目标

 

2019年以来,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法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借鉴和应用了由黄维副教授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教学成果,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高校法学教育中,实务能力强的实务型教师队伍必须要加强建设,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和核心。为此,必须要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法律理论和实务能力并重,且有扎实的外语、经济、管理知识的、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治人才。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导向:立足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法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创造高校和当地发展互动合作双赢的优良环境,为当地的民主法制建设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满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目标:“应用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

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首要在于基础法理理论,以及经管、外语知识的牢固掌握,又能将理论投入实践,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法学专业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路径: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并重

法学学生理论基础须扎实,要完善理论法学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突出对诉讼法、刑民法等学科的建设,关注跨学科培养,整合法学和经济管理学科,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科学界定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法治人才出现多元化、分层次的需求,结合法学的特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全方位锻炼学生能够“思维清晰、表达清晰”地面对法律问题,达到应用型、创新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标准。

 

 三、多方举措、群策群力,打造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1.“双师型”教学团队夯实实践教学体系根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法治人才的质量提升,紧紧掌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锻造路径,探索“复合型”“跨学科”教师建设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法学教学改革需要,结构更加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

2.“法庭速录”人才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014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正式启动司法体制改革,当前全国有近百所院校正在积极筹备速录专业或方向,“司法速录”垂直细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正在探索之中。

3.“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拓宽法学实践教学路径

在卓越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要求下,要进一步巩固教师团队的质量,通过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重视实践加大专业实训力度,从而培养法律翻译人才

4. 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集群式课程体系

依据社会需求,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规划。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群采取“1+10+X”分类设置模式,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尝试多课程和群课程的合力从而发出整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多个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

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务部门密切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基地中包括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机构,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机会。

6.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强化对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全过程,构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南阳师范学院工作站。积极与南阳市司法局、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沟通,成立“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南阳师范学院工作站”。二是全面开展法律诊所教育。2015年法学院经过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批准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三是与基层法院、检察院建立到校进行开庭审判和观摩审判的长效机制。四是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制度化。鼓励三年级全体学生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模拟审判大赛。

 

四、法学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效初显

 

近三年来,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重新修订了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课时;对实务课程进行了系统性整合,注重学生诉讼实务能力的培养,巩固并增开实践课程,并且在这些课改中创新了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南阳师范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实践平台积极开展法律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推出了“应用型、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受益学生达500多人,弥补了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生专业素养和法律职业能力的明显提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市三十一小学

组织学生听“艾”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姚景)昨日,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贾东升,为学生们带来《健康有艾 "艾"就开心》艾文化专题讲座。

贾东升声情并茂,引经据典,将艾叶的生物学知识、药理历史、作用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娓娓道来,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同学们不仅知道了艾叶是中药,“艾”文化还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记忆。

他现场示范,向学生们介绍我国中医古老的艾灸疗法和足三里、神阙、关元等保健养生的人体重要穴位,引导学生们学习艾灸疗法的治病药理,激发学生们内心对我国神奇而伟大的中医药文化的向往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