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瞬间 | 黄土高原上的两次凝望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第一观察·瞬间 | 黄土高原上的两次凝望
作者:  

  

1.png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米脂县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了这样一个瞬间——

  

  

2.png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在高西沟村的一处山头上,总书记举目凝望。秋日的蓝天白云下,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正披着绿装,一派生机盎然。

  

  如今,不仅高西沟村,整个黄土高原都在绿起来。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来到陕北的黄土地。

  

  2015年春节前夕,他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

  

  在梁家河的一段山路上,总书记停了下来,举目凝望。

  

  

3.png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他指着远处山沟里的一排窑洞说,那就是我当年住的地方,“正是这些悬崖陡壁,磨练着我的意志”。

  

  从梁家河回到延安的当晚,他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部署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一份对黄土地深深牵挂的真情。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在这里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同乡亲们一块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陕北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增长了见识和本领,锤炼了意志和品格。

  

  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习近平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行程万里,眷与时长。离开黄土高原后,习近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始终牵挂于心。

  

  1975年至2015年期间,习近平曾在1993年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并于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4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鼓励乡亲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时光荏苒、初心如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意志历久弥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花时间精力最多的是脱贫攻坚,十分惦念包括陕北在内的老区苏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一再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2019年5月,随着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延安告别绝对贫困,黄土地见证了又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乡亲们早已实现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的朴素梦想。

  

  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袒露心扉:“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历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今年是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黄土地。

  

  从山野绿了到百姓腰包鼓了,从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孕育着勃勃生机的黄土地,在新时代展开一幅更加绚丽的画卷。


编辑:傅宝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