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育系统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引)
9月1日起,所有学校启动线上教学(主)
具体返校时间,将提前一周发布正式通知(副)
本报记者 王秀云
9月1日起,所有学校启动线上教学;高三、初三第一批返校,第二批是高一、高二、初一、初二,第三批是小学学段,第四批是幼儿园和特教学校,高校和中职学校遵照省里统一安排。具体返校时间,将提前一周发布正式通知。各县市区的返校开学时间,要以教育专班名义报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同意后报市教育专班批准。这是记者8月22日在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暨开学准备工作
视频会议上获悉的。
探索网上报名注册、网上分班安排住宿
开学要有方案。全市共有272万师生面对开学,对此,教育部门提出,教师要备好开学后四周的课,坚持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空中课堂的优势,确保线下教学安全和线上教育质量。淅川、西峡、内乡、南召、方城等地的受灾学校,开学方案要包括校舍安全的排查鉴定和维修重建。返校方案要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的要求,合理确定师生返校批次和时间间隔,做到细化、具体化、便于操作。各学段的新生,要探索实行网上报名注册、网上分班、网上安排住宿,防止人员聚集。应急预案要明确防控链条各环节责任人,开学前至少要进行1次全过程、全要素的实战演练,并根据应急演练情况,优化各环节应急处置流程,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果断处置,保障师生安全。
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
校园管控。总的要求是严防死守,平安开学。严格校园管控,把好入校关。坚持校园封闭管理,从严把控校园通道,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即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快递、货物等原则上一律不得入校、确需进入校园的必须进行消杀,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严格人员管控,把好健康监测关。中高风险地区师生暂缓返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入校前需提供48小时以内核酸阴性证明。引导师生保持合理社交距离,错时错峰分散就餐,错时错峰上下学,做到不交叉、不聚集。落实外出请假报备、中小学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等制度,实现全程监测、动态管理。
原则上不举办线下开学典礼、运动会
严格活动管控,把好活动审批关。各县市区各学校原则上不举办线下开学典礼、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不开展校外集体活动,不组织集中培训,确需组织的要控制规模,并按要求报备。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再安排新的实习实训活动。今年秋期,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将全面覆盖。各地各学校要把疫情防控常态化放在课后服务工作的首位,一校一案,在全面返校复学后有序实施。
9月15日前,完成全程接种目标
关于疫苗接种,总的要求是:应接尽接、应接早接、应接快接。疫苗接种是加强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各地各学校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好沟通告知、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家长接种意愿,确保9月15日前完成全程接种目标。所有教师、后勤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要自觉进行全员疫苗接种。
汛情中,受灾学校出现险情的校舍必须停止使用,围墙显著位置要张贴警示语,提醒师生汛期自觉远离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