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南阳市二院抢救股动脉破裂患儿纪实
作者:  秦会娟

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南阳市二院抢救股动脉破裂患儿纪实

 

全媒体记者秦会娟

  817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阳市儿童中心小儿外科的患者小君(化名)接受了医生的复检和安抚。

  谁能想到,年仅4岁的小君曾经命悬一线,是市二院多个科室的医生们通力合作,与死神赛跑,才将她的生命挽救了回来。

洗浴时被玻璃刺伤,血流到变成淡红色(小标题)

那是88日,一个平常的夜晚,天空下着今年第一场秋雨。2125分,市二院南阳市儿童中心院长杨军接到来自镇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电话,告知有一名4岁小女孩,晚上8点多洗澡时因为浴室玻璃门破裂,腹部被刺伤,伤口大量持续出血病情危急,接近休克,需转院治疗。

接到电话第一时间,杨军迅速做出部署:他本人在立即赶往医院的同时,安排小儿外科医师到院120急诊待诊,通知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抢救病人准备,并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通知医院输血科准备血浆。

40分钟后,120急救车于2208分抵达市二院急诊科。

此时,小君已意识丧失,处于休克状态,她的腹部伤口虽有纱块压迫,仍持续出血还有血肿。

鉴于患儿情况危急,不能有任何耽误,杨军决定将其直接转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小儿外科医师在急诊科医师协助下迅速进行简单局部填塞加压止血。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入院手续的同时,奔跑着将病人转运至手术室。

此时,杨军已在手术室门口等候,手术室麻醉师及护理人员同样严阵以待;小君也已口唇极度苍白,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已无法测出,伤口渗出的血已只是淡淡的红色。

医护人员紧急止血,死亡线上救回生命(小标题)

挑战面前看本色,考验面前见担当。

面对失去意识的小君,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明了大量失血的危险:出血量过大、速度过快,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毫无疑问,她已经处于死亡线上。

在杨军的统一协调下,各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局部压迫、吸氧、保温、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各类仪器、抽血配型、血库取血……紧张而不慌乱,大家誓要从死神手中将这个仅有4岁的小女孩抢夺回来。

手术室麻醉师齐新风“一针见血”完成中心静脉置管,为成功抢救患儿争取了可能性;经短时、大量输注红细胞及胶体补液后,患儿口唇颜色逐渐出现一抹血色。

看到这一抹淡淡的红以及血压计上那一组80/40的数字后,各位参与抢救的人员的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小君有了生的希望。

但这也仅仅是希望,大家仍然无法放松——因为如果无法及时找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患儿仍将持续大量出血,生命仍然危在旦夕。

插管麻醉成功后寻找出血点时,小君的出血仍然异常凶猛,压迫的纱块稍稍松一下,即血如泉涌。杨军快速、准确地检查,最终明确出血部位为右侧股动脉。

游离破损部位两端血管并夹闭后,小君的出血彻底停止,看着她越来越红润的嘴唇及稳定的血压及血氧,大家知道,她的命保住了。为了给她补充血小板,输血科联系紧急调配了两个治疗量给她输注。

修复几近断裂血管,群策群力避免截肢(小标题)

在医疗处置中,血管破损不能单纯封闭止血,修复并恢复功能才是治本之策。

经过检查确认,小君的伤情不容乐观:股动脉前壁、侧壁都缺损到血管几近断裂,已经无法直接修补,如果切除伤处再连接两端血管,则血管会绷得太紧,无法施行;用人工血管替代的话,她的股动脉血管又直径太小,最小尺寸的人工血管也无法替代。

此时,距离小君受伤已经有4个小时,如果无法及时复通血管,那么她将有失去右腿的可能。

市二院心脏外科主任季元璋冒雨快速赶到参加会诊,他根据经验决定用人工补片修补破损的股动脉血管。

修补完成后,当松开血管夹,右侧足背可触及动脉搏动时,小君的腿终于保住了。

当手术结束时,此时时针已经指向凌晨240分。随后患儿转入呼吸监护室治疗。

两小时后,小君的意识已经恢复,血压及血氧维持良好,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右下肢皮肤温暖,杨军院长宣布:“经过各科室5个多小时的通力协作,小君彻底脱离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