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南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好事实事民生事 件件办到心坎上
本报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亲自上门指导,太感谢你们了,这样一说我们今后就知道怎么把这类资料规整了。”面对上门指导业务的桐柏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该县平氏镇康乃馨养老机构负责人感激地说。民政部门上门指导业务、帮助养老机构规范各类材料等一系列工作,这是南阳市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阳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激发干事创业精神的动力源,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把好事件件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群众无小事 事事总关情
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头等大事,南阳是拥有1200万人口的河南省最大的地级市,新冠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本轮疫情该如何防范?成了群众们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8月2日,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新冠疫情预防方案,通过南阳日报、南阳网、南阳广播电视台等本地媒体和抖音、短视频等各类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力争人人皆知,指导市民做好预防;并实行专家分包组织免费发放中药预防制剂,向医护人员、交通卡点、车站值守人员等一线人员发放,免费为门诊及住院患者提供防疫茶饮;为普及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知识,力争达到人人皆知,市中医药发展局与媒体紧密合作,开展广泛宣传。
期间,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还联合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录制了《南阳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疗法科普视频》,联合南阳广播电视台对中医专家进行采访,对本次疫情特点进行分析,对预防方案进行解读,指导群众做好预防。
面对着变异病毒德尔塔的严重威胁和疫情新变化,南阳市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在医圣故里迅速搭建起中医药抗疫“防护网”,力防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目前,全市新冠疫情零输入、零感染、零传播。
群众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全市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为基础,推出一批惠民便民措施,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工程项目,及时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群众的广范认可。
市老干部局志愿者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涵养为民情怀 深入基层一线
全市切实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的一条主线,坚守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走进群众心里,做好点滴事,真情暖民心。
“今年春天,镇上知道我厂子缺工人,直接给我办了场招聘会;知道公司合法权益受损,主动给我找了律师,解决争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谢谢他们!”西峡县丹水镇河南健羊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世锋激动地说。
马保国是西峡农业农村局的畜牧养殖专家,是西峡县派驻到健羊牧业的一线科技特派员,同吃同住,天天都在上班是马保国的工作常态。“作为党员,我有责任;作为技术员,我有技术。能服务好企业和老百姓,这就是我的价值。”马保国说,“羊奶产业很有前景,我必须得再仔细点儿,把老乡们的‘家底儿’照顾好!”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市各地各单位纷纷深入群众生活、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通过实地走访、网络征求意见等,找准查实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制定完善为民办实事清单台账。
党员率先垂范 激发社会正能量
南阳市区光武东路司法局小区毗邻如意湖,紧邻南阳市民服务中心。该小区院内绿化养护粗放,小区业主期盼改善绿化环境的呼声一直很高。
群众所望就是党旗所向。市园林局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小区管理方取得联系,紧密对接相关事宜,争取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随后,该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业务骨干对院内棵球形植物和绿篱平台进行了精修细剪。党旗飞扬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绿化景观焕然一新,赢得了院内居民的一致赞扬。
据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阳各地各单位主动对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党员干部主动下沉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目前市区共有270个党组织和8189名党员到社区报到。
全市充分运用党员先锋岗等各种方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城乡社区党员结合各自岗位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因地制宜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激发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群众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在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和群众心心相连,同频共振,把好事、实事、民生事,件件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带给群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