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近一线探访疫苗接种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
护士周雅: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本报记者 周梦 文/图
周雅在进行疫苗接种
8月17日,在新野县汉城街道西关社区居委会疫苗接种点,周雅正和同事们一起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当天,她们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准备,集中对辖区12-18岁青少年进行接种,一共要接种1000余针疫苗。
最多时,一天接种1000余人
周雅是新野县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自5月17日接到疫苗接种工作任务以来,她便一直和同事们奋战在疫苗接种一线,每天十多小时的工作时长对她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白大褂、口罩、橡胶手套,成为她每天工作的标配,“打完针后留观半小时”成为她每天说得最多的话。
疫苗接种工作伊始,周雅就对这项工作有了“打硬仗”的准备,“疫苗接种是利民的好事,我这边可不能掉链子。”周雅在心中默默的告诉自己。她每天和同事们从早上6时许要忙到夜里11时许。“每天领取的疫苗什么时候打完,我们什么时候下班,最多的一天打了1000多针”周雅说。她们中午都是不休息的,轮流吃饭,保证群众的接种需求。
三个月,她和同事一直奋战在一线
每天早上6时许,周雅都要准时和同事来到疫苗接种场所,她们要先布置场地,拉起警戒线,张贴疫苗接种预约、查询方法,将写有注意事项的牌子摆放在显眼位置,同时进行个人消毒,检查核对每天所需的耗材,戴上口罩和手套,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橡胶手套带得时间长了,手都被汗水泡得发白,因为里面有滑石粉,手还会脱皮。”周雅笑着说。
在接种现场,周雅和同事们一起,引导群众进行序地排队,做好信息登记、等待叫号、信息确认、接种、前往留观室等候。她们会拿笔记下每个人接种的时间,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她们到留观室通知时间到了的群众可以离开了。
“好多群众都会劝我们休息一会,这让我觉得工作也有了意义。”周雅告诉记者,“身为一个护士,只要为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再累也是应该做的”。她们经常会遇到排队的群众看她们一脸疲倦,让他们进行休息,面对群众的关心,一句简单的“我不累”成为了他们对群众的答案,每当遇到群众的关心、安慰,她总是觉得内心又充满了动力。三个月来,她和她一组的同事没人请假,全部奋战在疫苗接种一线。
晕倒后,她又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
8月13日,天气炎热,而她工作的房间里只有一台电扇,看着排队等待接种的群众,中午时分她也顾不上吃饭,一直在忙碌着,从早上7时许一直坐在登记台前忙碌到下午1时许,最终她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登记台上。当同事们对她进行紧急救治后,她又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组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我休息了大家就要更忙了。”周雅笑说。
“这几天还算好的,都是固定地点,前一段流动接种才叫劳累呢。”周雅告诉记者说,之前,她们负责整个汉城街道辖区的疫苗接种工作,每天在该街道的各社区、小区、学校、工厂、敬老院等人员聚集地来回流动,每换一个地方,冰箱、工作台等物品都要进行搬运。“只要群众方便接种,我们工作条件差点也没关系。”周雅豁达地说。
接种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是免疫屏障构筑的重点工作,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必要举措。在每一剂新冠疫苗的背后,是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执着坚守,在她们每天重复的接种中,免疫屏障正被她们一点点地构筑起来,她们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