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 让青春在担当奉献中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张玲 文/图
在市社区志愿者协会,有一群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90后、00后,在救灾和抗疫一线,他们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担当”。
母子一起做志愿者
8月13日,在卧龙区梅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冠肺炎疫苗临时接种点,穿着红马甲的左龙克和妈妈正在引导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排队扫码,左龙克今年20岁了,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从小就跟着妈妈做志愿者,每年寒暑假都会参加志愿服务从没间断。”左龙克说,他的妈妈田全申做志愿服务已经有十多年了,是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以前妈妈每次去做志愿服务时都会带着他,进入大学他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社团。
“作为一名大学生,这个时候我更应该冲在前面。”左龙克说,今年7月中旬,我省多地遭受洪灾,他和妈妈就一直在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募捐现场帮忙,“救灾物资不断地运往灾区,去搬运物资,或是道路执勤,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一点都不觉得累。”
最近,协会又安排志愿者到疫苗接种点做志愿服务,左龙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想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田全申说,她和儿子一起做志愿服务,是最幸福快乐的事。
不让青春留下遗憾
“你好,请到这里扫码。”8月15日早上8时,在卧龙区梅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新冠肺炎疫苗临时接种点,16岁的刘怡婧正引导前来接种疫苗的市民扫描健康码,她是一名高二的学生,已经在这里做志愿服务好几天了。别看她在这群青年志愿者中年龄最小,但是工作热情和劲头一点儿不比别人差。登记、扫码、量体温,刘怡婧严格执行防控要求。
7月份她在新闻上看到我省多地遭受洪灾,便萌生了要做志愿服务的念头,于是在手机上搜索志愿服务,最终加入了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刘怡婧笑着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在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的爱心超市,她参与了搬运救灾物资,虽然累但是很有意义。现在又与协会志愿者一起在疫苗接种点做志愿服务,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并且会把志愿服务一直坚持下去。“能为救灾、抗疫出力,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不让青春留下遗憾。”
不仅他们,还有韦森、彭澜婷、齐雪彤、冯文佳、闫俊琪、杨哲……他们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这段时间,这些孩子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在疫苗接种点做志愿服务,一天下来,有的嗓子哑了,有的脚站肿了,但是没有人喊过累。”市社区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李相岑说,暑假期间一共有60余名学生自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灾情疫情面前,这些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无畏“逆行”,那抹鲜亮的“志愿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穿着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