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联动、全方位协同,汇聚南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内生动力
张保林
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南阳市域“2、3、4”工业发展格局和突出县域“主、新、特”产业的南阳特色产业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南阳产业发展实际优势,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南阳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转型发展任务重,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生命周期视角来看,仍需要久久为功。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坚持“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理念,深耕细作、做精做强,围绕南阳特色产业体系开展招商引资引智、转型升级支持、产业载体赋能、科技专项、关键技术公关等创新活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企业家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创新是其基本特征,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就是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创新发展以及产业创新水平提升,根本在企业,关键在企业家。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全社会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创新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企业家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水龙头”作用。其次,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创新社会氛围,营造足够宽松的环境,让创新人才心无旁骛地自由畅想、大胆假设、不断试错,以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包容创新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激情。再次,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引、培、转”多措并举,贯通创新型人才成长通道,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技能人才技术化、技术人才技能化,打破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间的壁垒,搭建不同人才类型发展“立交桥”,推动“专业”“技术”“技能”融合贯通。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让创新型人才有出路、有奔头。
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既要重视制造业,也要重视现代服务业,及时编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方案,加强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要围绕南阳特色产业体系,深度梳理创新技术网络,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对于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为重点,搭建一批共享平台,逐步推进共性创新服务社会化。对于企业的个性技术需求,支持企业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增强创新开放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设立海外离岸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