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0例—— 这轮疫情,你最关心的都在这
作者:  李金玺

截止到目前,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0例——

这轮疫情,你最关心的都在这


  本报记者 李金玺

  编者按

   “本轮疫情中我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0例。” 8月12日上午,南阳市召开常态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宛城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我市目前疫情防控方面的整体形势、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市是如何应对这轮疫情的?当前和今后我市疫情防控的重点又是什么?就疫情防控市民还有哪些关心的问题,今日本报予以重点解读,以飨读者。     


    六项应对措施   全市实现“双零” 


     加强风险人员排查   密切关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变化,通过区域协查、社区排查、自我报备等渠道,全面排查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和密切接触者,掌握人员流动信息,及时做好风险管控。对于推送的协查信息,在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工作,24小时内完成区域协查。

    加强交通管控   全市机场、火车站、高铁站、高速路口、与外地市接壤的国道、省道出入口均设立疫情防控检测点,实行24小时值守,对所有进入我市人员查验行程码、测温,严把入口关。

    加强院感防控   对全市各级各类医院进行专项督查,强化院感防控,严格闭环管理。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切实加强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都要查验行程码、测温、戴口罩,坚决守住防止医院感染这个底线。


    加强隔离点管控  各县市区统一设置不少于300间集中隔离房间,确保单人单间单独卫生间,执行硬隔离措施。加强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加强重点场所管控  全市公共场所落实通风消杀、扫码测温等措施,实行限流、预约、错峰,做好场内通风、消毒等防疫措施。

   

    加强疫苗接种  继续加快推进18岁以上人群接种工作,从8月1日起,启动15-17岁人群疫苗接种工作,8月9日起,启动12—14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止8月11日24时,我市累计接种1087.8万剂次,12岁以上目标人群第一剂接种率达到76.57%,接种进度居全省前列。



    七项工作重点    严防疫情输入     


   市指挥部将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形势,及时科学调整防控策略,从严从实从细落实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输入。

    加大区域排查  通过运用大数据、卡点管控等,加强对流入我市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管控和健康管理,加强流调溯源,坚决防范疫情输入。

    强化隔离管控  对郑州六院入宛人员、密接、次密接者等高风险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应隔尽隔,严格落实14+7+7措施。对集中隔离场所改造提升,做好隔离场所服务保障和三区两通道设置、医疗废弃物处置、垃圾清运等工作。

    严格院感防控  严格落实预检分诊、首诊负责等制度,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对发热患者实施闭环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全员全流程院感防控培训,加大医疗废弃物管理力度,规范医院污水处理,坚决防止院内感染。

    加强农村防控  做好返乡人员摸排登记,严防农村地区发生疫情传播、聚集。

     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严格落实境外入宛人员闭环转运和管控措施,冷链物流凡进必检。

    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按照“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打针”的原则,通力协作,加快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做到应接尽接、应接快接,同时要加强救治保障,确保接种安全,尽快形成全民免疫屏障。

     加强健康宣教   继续利用各类媒体,大力普及疫情防护知识,引导群众搞好自我防护,出入公共场所必须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探亲访友、出市旅行、大型聚会。建立疫情防控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投诉,及时堵塞防控漏洞。同时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持续关注疫情变化,减少聚集聚会,非必要不出市,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维护我们美好家园。


       

   这些热点问题   大家很关注

      

      疫情防控市民该咋做

      在当前疫情防控中,从公民自身的角度,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做到一防二减三报告

        做好个人防护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少聚集、少聚餐,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积极配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减少外出” 减少跨省跨市的出行,非必要、不远行。广大群众要暂缓外出旅游,合理安排行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旅途感染风险。既对自身健康负责,又对公众安全负责。

        及时“报告”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报告员,要积极关注疫情风险地区、风险场所的信息,政府发布的、地方发布的信息,涉及到被排查的人员或曾经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主动向所在地的村、社区、单位、旅居酒店报告,讲清可疑的接触史和旅居史。


      

       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如何

       全市进一步加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储备品种和规模,创新储备方式,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全市共储备西药、中草药、中药制剂、防护消杀、检测试剂、仪器设备共6大类200余个品种,价值2亿余元;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常用物资能满足30天最大负荷量、紧缺物资能满足90天满负荷运转要求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保持应战状态。

     我市疫情防控已由去年“防治并重”转为“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近期,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疾控和临床防控专家,对应急物资储备清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重点加强大面积核酸检测为重点的应急物资储备建议。

     

       食品餐饮行业防控咋样 

      

     为加强冷链物流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严控输入性风险,按照“集中监管、精准防控、检测前移、规范消杀、源头阻断、全程追溯、科学防范”的工作原则,我市决定设立南阳市冷链物流食品总仓,对进入我市的冷链食品,执行总仓制管理,做到应进必进、应检必检,实行集中检测、集中消杀、集中存储、集中赋码。

      针对全市餐饮行业,市场监管部门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做好每日清洁消毒工作;建立顾客预约制度,避免人员聚集,检查进店人员“防疫健康码”或“行程卡”等,上述信息符合要求且体温检测正常,方允许进店;督促辖区采购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制度,积极应用“豫冷链”追溯系统,上传冷链食品信息,实现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信息化,并建立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异常报告制度,加强人员出入管理,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专人、专区、专用通道、闭环管理”要求。落实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检查制度。逐批检查进口冷链食品是否具有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新冠病毒消毒证明、供货商销售凭证等证明文件,确保餐饮环节疫情防控人防物防各项措施到位,不留死角。


        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咋营造

       我市宣传部门利用媒体优势,信息发布及时到位,新闻宣传全网、全域覆盖, 最大限度调高新闻宣传的音度,利用各种平台、各种手段、全媒体推进,积极宣传报道推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涌现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携手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筑牢社会防疫体系,动员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全社会防疫抗疫新局面;与网信、公安部门一道及时辟谣、及时打击造谣传谣者、为疫情防控营造清朗空间。


发布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