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12岁至14岁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现场——
少年打疫苗 轻松亦从容
本报记者 于晓霞
自8月9日起,我市12岁至14岁未成年人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并对上一阶段未接种的15岁至17岁人群进行补种。全市320多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同时启动,全力推进,确保在9月底完成12岁至17岁人群全程接种。
接种疫苗 小小少年也勇敢
8月10日9点,市三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处,记者发现排队等候接种疫苗的大多为12岁至14岁的孩子,只有寥寥几个15岁至17岁未成年人。家长、学生均佩戴口罩、持手机绿码、测量体温无异常后,方可进入候种区。
“最近三天有没有生病、服药、输液等?”在家人的陪伴下,一个个学生经过排队、健康筛查、信息完善等步骤后,有序接种疫苗。
在母亲的陪同下,13岁学生小飞9点半来到该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排队40分钟后成功接种了疫苗。“接种很快,没什么痛感, 打完后没有头晕、发热的反应。”小飞接种后轻松地说。
跟小飞不同,12岁的周欣雨将要步入中学生活,对于疫苗接种她在心理上起初有点儿抗拒,但在其监护人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接种了第一针。 “其实不怎么疼,比平时打预防针还轻很多。” 在留观室,周欣雨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全市12岁至14岁少年开打疫苗
自8月9日起,我市启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市273个新冠疫苗固定接种点及56个临时接种点全部展开接种,同时对上一阶段未接种的15岁至17岁人群进行补种。
“开展12岁至14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是构筑全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安排,我市将于9月底完成12岁至17岁人群全程接种。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强化接种点疫情防控,有序、规范推进未成年人接种工作。
就当前未成年人疫苗接种工作,我市要求各新冠疫苗接种点强化疫情防控管理,有序开展预约、规范接种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在接种过程中,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一验证”和接种后留观30分钟要求,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开展接种疫苗工作。
记者了解到,自8月1日启动15岁至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周密组织安排,广大学生及家长大力支持配合,接种工作进展顺利。截至8月8日24时,我市15岁至17岁未成年人已有412176人接种第一剂次,占该年龄段人群的90%。
专家解答 未成年人接种注意事项
采访中,针对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给予了详细解答。
市疾控专家介绍,我市使用的两种新冠灭活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证实的,并且对德尔塔变异株也是有保护作用的,家长们无需对此担忧,建议根据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积极进行疫苗接种,做到早接种早保护。
针对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是否冲突的问题,专家表示,灭活新冠疫苗需要接种两剂次,两剂接种间隔时间最少21天,最长56天,如果因特殊原因超过了56天,也无需重新开始接种,只要尽快完成第二针接种即可。现在正值假期,18岁以下学生还要进行其他免疫规划疫苗的查漏补种,那么接种新冠疫苗需要与其他疫苗间隔14天以上,但如果因外伤或犬咬伤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的话,不受这14天间隔的限制。
哪些情况不能接种新冠疫苗呢?市疾控专家介绍,对疫苗成分包括辅料等过敏的,或者以前接种同类疫苗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接种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患急性疾病期、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者及经接种工作人员评估,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情况均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
进行健康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