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通讯员 岳康乐
8月10日,行走在卧龙区陆营镇桂营村,一辆辆小卡车在崭新宽阔又干净平坦的沥青路上行驶着,正是该村村办企业---陆南纸箱厂忙着往外运货。
这条路一直延伸到村里,路两旁崭新的路灯,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的亮堂堂的。这也正是该村乡贤纷纷归巢、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桂营村位于陆营镇南部,有9个村民小组共3100人,别看人不多,但出的“名人”可不少,该村共走出去有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23名,有受过毛主席接见的中国试飞团团长黄炳新,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黄荣杰,广西大学研究生导师王成华……
“纸箱厂铺起了我们的致富路”
位于村西的陆南纸箱厂,是该村的支柱企业,年盈利20多万元,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可带动周边近60名群众就业。
要知道,在纸箱厂建设之前,桂营村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村里没有产业,干啥都受限制。2020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吕保奇和季士虎,在村委和乡亲们的召唤下,从外地回到家乡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陆南纸箱厂,厂区占地3000余平方米,如今已具备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可生产各种规格纸箱包装产品。
在纸箱厂上班的乡亲们感慨,以前到城里打工,一天到头不得闲,挣不了几个钱,还得起早摸黑来回路上跑。现在在纸箱厂上班,一月能拿3000多块钱,还能顾着家里孩子。
“总想着咋为家乡做点事”
“从小吃苦长大,家乡养育了我,现在发展的还可以,总想着咋为家乡做点事。”桂营村乡贤、南阳市钢铁协会会长季泽林感慨地说。
季泽林从小在桂营村长大,10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把他养大,生活虽然艰辛但乡亲们都很善良淳朴,给了他很大的帮助。高中毕业后,季泽林种过地、做过工,1997年10月创办南阳市明城物资有限公司,2000年3月创办了钢材厂,同时成立了南阳市钢铁协会,并出任会长。
在干成事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支持家乡发展。2005年捐资5000余元为村里修了水泥路,2017年为村小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2020年出资70多万元,为村新修了3公里的沥青路,对原有道路进行加固增宽,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如今,这条通村大道,不仅是白天大家出入的要道,也成了晚上大家休闲散步的场所。提起季泽林的事,乡亲们赞不绝口。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在桂营村口,一块刻着“桂营村”村名的大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块石碑是该村王振玉投资6万元在村口竖立大石碑,刻上村名,让过往的人了解家乡,让在外的游子找到回家的路。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被群众称赞的王振玉说,由于头脑灵活,王振玉在南阳开设了锦海之星酒店,连锁店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当他得知,村里没有路灯,不少群众晚上没法出门后,先后捐资20多万元,为村里安装了70多盏路灯,群众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投资3万多元,对家乡小学进行重新翻修,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
村容村貌越来越好,乡贤反哺家乡蔚然成风,该村村支书吕保星坦言,这与桂营村尊贤重教、邻里互助的传统民风息息相关,该村特别重视教育、重视乡情,再苦不能苦学生,教育孩子们从小要立志,要感恩;乡亲们互帮互助,帮忙不求回报。这更离不开卧龙区扎实开展乡贤联系服务工作的方针落实。
卧龙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廷武表示,如何把乡贤集聚起来,让他们这群金凤凰能回家乡“嬎蛋”很重要,下一步,我们将以卧龙区知名乡贤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乡贤富矿,进一步加强联络服务,让在外乡贤身在他乡、心归故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演绎出独特的精彩。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