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在部队,他是优秀士兵,不怕苦不怕累;退役后,他不改军人本色,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至今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八旬老党员司金发——
“共产党让我过上了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文/图
军旅生涯是每一个退伍军人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特别是在部队入党的记忆,更是深刻而又光荣。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最自豪的事情,部队4年,磨练了我的意志;部队4年,让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那时起,我就决心要成为一名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战士。” 8月10日,81岁司金发说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滔滔不绝,那些艰苦奋斗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瞒着家人,悄悄报名参军
1940年,司金发出生在原南阳县高庙公社司庄大队司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因为家庭贫困,他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1958年10月的一天,18岁的司金发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南阳县征兵,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悄悄地报名参军。“当时体检,因为我是平板足,检查了三次都没有通过。回到家,我又是一夜没睡好,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第二天我就早早地到公社门前等,看到来接兵的部队首长出来,我就马上迎上去,跟他谈理想,谈我对部队的向往,首长看我识字,又心情迫切,就破格接收了我。” 司金发回忆说,当老母亲听说他要去当兵的时候,急得晕了过去,后来在全家人的劝说下,她才不再阻拦。1958年11月,司金发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107团三营的一名士兵。在部队,他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所有训练任务都高质量完成。不久,他被任命为器材班班长。
器材班是负责部队国防施工中物资供应的,因为司金发工作认真,肯吃苦,勤思考,不论遇到啥困难,他都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战士、五好战士,还荣立三等功一次,他带领的班也荣获集体三等功。“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能保障供给不容易啊!”司金发说,有一次他和山东籍战友罗广义一起开车到150公里以外的地方购买施工材料,遇到沙尘暴,积沙在路上堆成了一个个的小山丘,车开不出来,两人还迷路了,在野外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后来战友们在沙滩上找到了他们。
“1960年5月25日,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营长陈天中,教导员李本善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当我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我就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战士。” 司金发激情澎湃地说。
做一行爱一行 把岗位当“战位”
“脱下深爱的军装,告别火热的军营,但我依然感觉在战斗。”1963年3月,司金发退伍后,回到当时的高庙公社司庄大队担任民兵营长,因为他积极上进,1964年10月担任大队支部书记,1965年11月担任当时的金华区东谢营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后来又先后担任红泥湾公社武装部长、溧河公社武装部长。2000年,司金发退休时担任宛城区茶菴乡人大主席。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从‘战位’到‘岗位’,尽管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我坚持把岗位当战位,领导安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遇事从不讲条件,也从不打折扣。” 司金发说,党员就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作群众的表率。
如今,司金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报纸,看新闻,感受祖国的变化。“看到南阳现在建设得这么好,人民群众生活得这样好,心里总是说不出的高兴,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都要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