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肆虐洪水中的救生艇上,当兵7年的他第一次怕了;在堤坝上,两赴一线的他和战士们用血肉之躯誓死保卫—— 90后退役士官高正给咱南阳人长脸啦
作者:  于欢


在肆虐洪水中的救生艇上,当兵7年的他第一次怕了;在堤坝上,两赴一线的他和战士们用血肉之躯誓死保卫——

90后退役士官高正给咱南阳人长脸啦

本报记者 于欢

    50岁的胡东梅压根没想到生平第一次拨打110求助,竟是为了寻找失联的儿子高正……

    15岁的弟弟高权也想不到电影里的情节发生在他身上了!他在电话里哭喊着:“哥,你赶紧回来吧,我一定好好听话,不再让爸爸妈妈和你生气了,一定好好学习……”

    7月23日至31日,从空军某部退役的士官高正两度赶赴一线轻伤不下火线抗洪的无畏爱心举动,着实让他的家人又惊又喜又骄傲。

8月4日下午,这位26岁的南阳小伙手持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对记者说:“自古忠孝不能全,国家有难,作为军人,舍小家为大家,即使退役了也会义无反顾去一线。在最好的年华做这么有意义的事,值了!”

 

船随着湍急的洪水漂

军龄7年的老兵生平第一次怕了

      “在部队长期培养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我前进的动力。”7月23日,各社交平台类似“继郑州后,新乡遭遇暴雨袭城”的消息不断刷屏,令这个善良的90后“老班长”高正坐立不安,“不行,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他在战友群发出奔赴一线抗洪救灾的倡议,很快,战友们或捐钱或捐物,积极响应着。当天晚上23时,一支由四辆货车、一辆皮卡、四台越野车、一辆小型箱货和33名退伍军人组成的车队集结完毕,满载价值4万余元的救援物资冒着大雨一路向北奔赴一线。

    7月24日凌晨四点抵达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政府,将救援物资捐赠后,得知辉县灾情严重,上午7点,小高带领十二人小分队前往辉县白鹭社区救援。其间,他在转移群众时,右手食指关节在水面下不慎被划破血流不止。这个勇敢的年轻人拒绝离开,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忙到中午时分将所有被困群众救出。

   “在一线,只要志愿者服务群里有救援信息发出,不管再累只要一招呼大家都跑着去了!”小高说,还没顾得休息,他们立即转战当地大块镇救援。从村口到村里两公里多的路已成河,12名南阳小伙子划着救援艇进村、找人、转移。一上午的救援,40多名群众被安全转移。

   “尽管连轴转体力不支累倒在地,尽管我的额头磕破挺疼的,可俺们一群人心里美滋滋的,不知道谁唱了一句团结就是力量,大家躺在大雨里大声唱了起来……”小高说,周边很多不认识的人也跟着唱起来,虽然不齐也不洪亮,但他觉得这是最动听的歌。

当兵7年了什么没有怕过,但当冲锋舟在洪水中不受控制时,说真的,生平第一次真的怕了!那会水流湍急且有多处小漩涡,冲锋舟随波逐流,我一看情况不妙,当机立断抛出救生绳并跳下船,赶紧抱着旁边一颗大树,这才稳住了船……””回忆起在鹤壁浚县横跨卫河救援时的一幕,小高心有余悸。救援的过程危机四伏,由于均是退役军人,在一线的志愿者队伍中,小高所带领的这支队伍一直充当着突击先锋队的角色。接到这个任务后,他和队员们都是签了带有免责声明的请战书的。也正是他们的英勇和能力突出,在随后的救援中,他们受邀前往鹤壁参与救援。

救险后躺在堤上睡着

一通电话让他觉得都是值得的

    缺少专业的救生设备,让兄弟们在救援中险情频发。高正认为必须在自保的情况才能去救助更多人,当晚他连夜返回南阳去筹集救援物资。

   新一代年轻人的勇气和担当总是处处给人惊喜。因为一线灾区没有信号,小高一直没有发布朋友圈,朋友们都在打探他怎么了?

当他返回南阳发布筹集救援物资的朋友圈消息后,这群90后展现出与80后、70后、60后一样的担当,或捐钱、或捐物、或加油打气。更有朋友借给他上万元钱后表示先用着,不急着还。

    一幕幕发自肺腑的爱心举动,感动了小高,他说:“大难面前,每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还是好人多啊……”

     7月26日晚上9点,小高带着新晋加入的9名队员,乘坐两辆装载着8艘救援艇的货车再赴新乡一线。300余名困在新乡市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卫辉比干大道附近的群众,在他们的帮助下被救出。

   7月27日,小高和战友们在新乡市与卧龙区退役军人救援服务队后续的七名队友汇合,随后,他们以“卧龙区退役军人救援服务队”的名号,转战鹤壁浚县连续战斗五天四夜,将南阳退役老兵的责任和担当诠释的淋淋尽职。

   接到命令去完成、等待下一个命令,这是每一个在一线志愿者的日常操作。小高说,看到了太多的感人的事,很多人都流着泪在拼命,但那个凌晨的那一幕感天动地的镜头令坚强的他再也绷不住了。

     7月31日凌晨,因鹤壁浚县西陈村一处堤坝突发管涌,抗洪一线的武警战士们将自己化为“人肉沙袋”跪在坝体上压紧沙袋誓死保卫堤坝……这一夜,小高和他的兄弟们、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们和战士们一起喊着号子彻夜奋战最后管涌堵住了,这群拼尽全力的人直接躺在堤坝上睡着了……“身边都是战友们,那一睡得很踏实很安心,试问有这样人,我们的国家谈何不富强!

     因为彻夜奋战,再加上没电,每天给家里打三个电话报平安的约定,小高没有遵守。这厢小高极乏情况下安然入睡,那厢可急坏了彻夜联系不上儿子的其家人,其母亲杨东梅情急之下只好拨打鹤壁110求助。

     小高知道这件事是在8月1日的上午,鹤壁110指挥中心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明情况后,小高眼眶湿了。“挂电话前,110民警还说了一句:代表鹤壁人民谢谢你!”这句话,让小高再次泪崩,他在心里说:值了!

 

党员军人先上如冲锋号

一线救援令90后小伙渴望入党

     给在救援过程中划破的右手食指换了换绷带,8月4日下午,坐在记者对面的高正回忆着一幕幕仍热血沸腾。

  “感谢您对鹤壁市防汛抗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谨对您奉献爱心、造福社会的义举深表谢意。”读着鹤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颁发给卧龙区退役军人救援服务队的荣誉证书,小高咧着嘴笑着,“您看,这还有新乡市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颁发给我们队的证书以及我个人荣誉证书和捐赠证明。俺们卧龙区退役军人救援服务队没有给咱南阳人丢脸!”小高说,这些,都是我的传家宝,我要世代传承。

聊起最难忘的事,小高说志愿者微信群里的一则群发信息他至今记得:“紧急集合,西陈村堤坝出现裂口,要求:退役军人,党员先上”他说,在一线救援的日子里,随处可见飘扬的党旗和军人们,遇到困难,党员军人先上的声音在暴雨中异常嘹亮……

这件事,也促使小高于8月2日从鹤壁辗转返回南阳后第一时间写下入党申请书。他说,这一趟一线救援,让他坚定了尽早入党的决心,期盼能早日实现愿望。

     对于儿子的两次奔赴一线救援,其母亲胡东梅开始是死活不同意他的,娃儿说,妈,你换位思考下,若是水淹的是咱南阳,是不是也有很多外地人来救,我是军人,我必须去!8月4日下午,坐在记者旁边的杨东梅一脸疼爱看着小高说,7月31日晚上凌晨小高给她回的一条“要是能回去的话我会听你话的”微信让她崩溃了,于是,她才连夜求助110报警……

马上要读高一的弟弟高权为了安全还极力求哥哥不要去,自感拖了后腿的他第一次觉得哥哥很伟大,以他为荣;

   最令小高开心的是,家里最严肃的父亲高学堂破天荒陪他喝了一场酒,夸他没给咱当兵的丢人……

   而在小高的朋友圈里,其一个朋友的文案让很多人点赞并转发——“那天晚上,高正突然打来电话说让我帮忙照顾他的家人,我骂了他,啥忙都可以帮,这个忙不会忙的。你好好回来自己来照顾家人!”

   小高告诉记者,组建这个志愿者队伍去一线抗洪,从不是为了出名,只是单纯就是为了救人,“像我这样的人在一线有很多很多,正是有了无数平凡的人在默默无闻做事,我们的社会才充满了希望。祝福大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至于未来,小高计划着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的同时,考虑将退役战友们聚在一起组建更专业点的救援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去关爱帮助别人。”


接受记者采访 微信图片_20210805161018.jpg

221c7e33-6941-4a97-abd0-d7ae1be9a096.jpg4f653b42-b44d-41aa-b157-67c46dfe2ec2.jpgc5ee2926-b09a-4b3e-93d8-3bc7b5b32385.jpg07375fe7-018c-4059-8db2-ebd04f07e9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