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3.2元
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亮出抢眼“成绩单”——
这片希望的田野生长几多梦想
本报记者 于欢
编者按
8月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成绩单”。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并就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组组耀眼的数据表明,上半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今日本报就发布会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为你勾勒农村农业的壮美画卷。
数说农村美
★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40个,
★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到4595个,占比99.8%;
★通硬化路的行政村比例100%;
★村内主要场所亮灯率达到92%。
★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
配套率99.43%。
数说农业强
★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0万亩
★今年又新规划建设71.5万亩
★今年夏粮面积达1093.81万亩,
总产431.57万吨,增加2.06%
★全市食品农产品出口20.563亿元
★花卉面积保持在56万亩
★水果面积达到59.68万亩
★中药材稳定在190万亩左右
★新接种香菇4.2亿袋,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06.9万吨
★新建茶园89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3.45万亩
★县市区和196个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全市土地流转托管面积达到913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的73.6%
数说农民富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4.10亿元
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13.2元
同比增加13.00%
★全市食品农产品出口20.563亿元
★19个联合体销售总收入568亿元
★全市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103.6亿元
★上半年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33家,
累计达到26039家
★新发展家庭农场389家,累计达到10272家
★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416家、
示范家庭农场125家
如何让城里人向往咱农村
按照群众意愿和风俗生活习惯,在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下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实现愿改尽改、能改尽改。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时,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生活污水。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河塘沟渠清淤疏浚。
健全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完善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继续巩固提升,不断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
此外,加大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力度,加快推进清洁取暖,推动天然气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
如何由油料大市向油料强市跨越
南阳正常年景油料产量占全省的25%左右,占全国的5%左右。我市将稳定面积、增加单产、提升品质、促进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增值增效,推进我市由油料大市向油料强市跨越。
充分发挥花生集中产区优势,建设高油酸花生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双低”油菜为重点,推广“稻油轮作”等种植模式,建设一批“双低”油菜产业化示范县;突出抓好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芝麻新品种选育;加快发展大豆、山核桃、兼顾油茶、元宝枫等木本油料,主攻品种改良和科学管理,扩大特色油料种植。
坚持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坚持特色打造,打响油料品牌帮助企业实现品牌化经营,提高产品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率。
如何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
围绕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大市的目标,精深加工,重点加快推进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以种养业为基础,坚持“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总基调,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全域发展。
通过京宛合作,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嫁接,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
强化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打响卧龙月季、南召玉兰、西峡香菇、内乡薄壳核桃等一批高效特色产业品牌。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加强供应链建设。融合,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模式。
如何让企业在农村落地生根
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效”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金钥匙,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为企业落地生根提供沃土。
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辐射力带动力整合力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财税贡献大、投资强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此完善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重组再造产业链。
聚焦项目建设,赋能农产品加工业。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要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地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让企业家爱上南阳、创业南阳、扎根南阳。
这些荣誉,让南阳农业绽放荣光
◆我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
◆镇平、唐河被批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邓州、内乡、唐河、社旗成功创建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
◆西峡县(香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西峡县丁河镇、南召县城郊乡、邓州市构林镇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农业产业强镇。
◆西峡香菇入选中国中部知名农产品,入选“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
◆新野大白菜等14个品牌入选省级知名农业品牌。
张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