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首日,记者直击接种现场——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打疫苗去
作者:  于晓霞

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首日,记者直击接种现场——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打疫苗去

本报记者 于晓霞 文/图


8月1日,全市首批15-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正式开打。未成年人接种首日,本报记者深入市一院、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现场直击未成年人疫苗接种情况,近距离感受疫苗接种现场的火热与接种医务人员的辛劳。


接种学生:打疫苗好啊,为啥不打

“请问这两天有感冒发烧,有吃消炎药吗?”上午9:30,在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预检区,负责未成年人预检登记的医务人员冯春哲认真询问着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尽管嗓子都有些沙哑了,但依然态度温和,耐心细致。

记者发现,在该院的接种队伍中,有不少中学生模样的青春面孔;在一楼大厅等候区内及室外等待叫号的人群中,中学生几乎占了一半。“打疫苗有什么可怕的?!大人们都打过了,很安全啊。”在大厅等候的17岁男生勾俊蓓说。

在市二院留观区,17岁的高中生梁静蕾刚刚接种完疫苗,正用棉签按着针口。她告诉记者,“妈妈陪我一起过来的,打疫苗一点儿都不疼,打完后,没有头晕,也不发热,感觉没什么事儿。”

“打疫苗好啊,为啥不打!打了疫苗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能杜绝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在市一院留观区,15岁的李钰涵说,她爸爸妈妈此前都已接种过疫苗,此次正是她妈妈陪她一起来的。


接种01.jpg

有序排队预检登记


接种03.jpg

 17岁学生接种


家长们:孩子接种了,我们更放心些

“今天是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第一天,一上午我们发了300个号,其中,15-17岁的未成年人占了1/3。“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无论家长对孩子接种新冠疫苗接种都很重视,而学生们呢,接种积极性也很高,整个接种过程中很配合。

“孩子接种疫苗,我们作家长的当然支持了,毕竟我们都打过疫苗了,没什么不良反应,现在终于轮到孩子打,可以说很放心。”在市一院,陪同儿子前来打疫苗的范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大早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孩子开学就上高一了,打了疫苗住校也更放心。

“孩子下月上大学,开学前能赶得及打第二针了?”在市二院接种室,一名17岁女生随妈妈一起前来接种,接种后其妈妈向医生咨询。医生表示,该学生开学前可以接种第二针。就是第二针没打也没关系,现在可以异地接种,到了学校一样能接着打第二针。


接种02.jpg

学生在妈妈陪同下接种


市疾控中心:首日接种量将超10万人

”自今天起,我市首批未成年人开始接种,全市270多个固定接种点同时开打。“8月1日下午,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白天的接种情况看,预计全市未成年人首日接种量将超过10万人。

记者了解到,15-17岁未成年人前往医院接种新冠疫苗的流程,与成人接种流程基本一致,接种后,同样需要留观30分钟。不同之处在于,未成年人接种采取家长(监护人)、学生本人双告知、双签字、双到场的方式有序进行,要求家长(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知情同意书学生和家长都要签字,医务人员录入信息时会同时录入学生和家长双方信息。

”从未成年人接种第一天情况看,学生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很高,预计首日接种量将超过10万人。“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接种前学生可以提前通过手机微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预建档,这样可以排队等候时间及电脑信息录入时间,提高接种效率。具体操作方法为:

手机微信关注”河南疾控“公众号,进入后点击下方”新冠疫苗“,选择”儿童接种预建档“,可在三种预登记方式可任选一种,按照提示进行个人预登记就可以了。

微信图片_20210801210429.jpg

市二院室外等待区,家长与孩子一起等着叫号


12-17岁人群  分阶段实施疫苗接种

8月1日启动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15至17岁人群,将于8月份开始第一剂次接种;12至14岁人群,计划从9月份开始第一剂次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逐步扩大。

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科科长王庭柱表示,目前,海外新冠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变异毒株传播势头依然强劲。输入性疫情在国内局部传播时有发生,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无论安全性、有效性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的,家长们无需对此担忧,建议根据有关部门安排,积极接种。

同时,18岁以上成年人未完成接种的,还应抓紧时间就近到疫苗接种点进行接种。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31日24时,全市已累计接种974.3万剂次,其中,完成全程接种426万人。



【现场花絮】

“准妈妈”引领员:

挺着“孕肚”坚守接种一线

“140号、141号、142号......”“没有叫到号的群众,请继续在等待区耐心等待......”

在市二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大门口处,一名挺着“大肚子”、手持小喇叭的女性医务人员在进进出出的接种人流中显得分外醒目。

这位“准妈妈”叫李珂,今年27岁,预产期就在8月底,但她仍坚守在疫苗接种一线。记者见到她时,她正手持小喇叭高声叫号,引导着室外等候区的群众有序进入大厅等待。

“疫苗接种工作量很大,科室医务人员忙不过来,我是从门诊部抽调过来的。”李珂说,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发号、叫号、维持候种人员秩序,看似简单的工作干着却不简单,常常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

辛苦么?“大家都很辛苦,我这不算啥,已经习惯了。”预产期就要到了,李珂却很有些舍不得离开身边的同事们。“这段疫情形势又严峻了,正是关键时候,我想再坚持坚持多上几天班,与大家一起努力,共筑防疫安全屏障,”

在我市疫苗接种一线,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温暖故事,李珂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自5月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南阳全面启动后,我市各级医院疫苗接种点“火力全开”,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党员干部……他们不畏辛劳、加班加点,坚守在新冠疫苗接种一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疫苗接种服务,全力以赴共筑免疫“长城”。


大肚01.jpg

高声叫号

大肚02.jpg

回答群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