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返回家乡后,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李军芳带领乡亲奔小康—— 从退役军人到盆景艺人的“华丽转身”
作者:  李金玺

退役返回家乡后,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李军芳带领乡亲奔小康——


    从退役军人到盆景艺人的“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李金玺  


      退役后,回到家乡的他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干事创业,刻苦钻研,实现了从退役军人到盆景艺人的华丽转身,并带领众乡亲一起奔小康,他就是南召县马市坪乡焦园村的李军芳。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退役军人,听听他创业背后的故事。


           


        利用家乡优势  闯出一片天地


       1996年入伍的李军芳,1998年退役后返回了家乡南召马市坪乡焦园村。肯动脑筋的他经过考察发现,当时南召苗木种植基地众多,但销售渠道不畅,很多当地特有的树种,最终成了一文不值的柴禾。


       如何能打开市场,实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是带动乡邻致富、成就自己的天赐良机。选准方向,李军芳说干就干,多次去苗圃市场较好的山东各大市场寻找客户。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引来了外来客户。在大山深处,淳朴的民风、丰富的资源、诚信的经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几年下来,众多的乡邻从中受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与外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七年前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山东日照一客户拉走了六七十万元的苗木做企业绿化,并承诺资金周转过来后再付款。出于信任,李军芳达成了这笔交易。可客户由于企业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为了讨要货款,李军芳三番五次往返山东与南召之间,不仅讨债无果,还倒花了不少路费。终究这样跑来跑去不是个办法,他就接手看日照花卉市场一个盆景摊位。


       一切从零开始。李军芳开始从书本、手机上学习小盆景、奇石、根艺的制作技艺,得益于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感,作品从最初的粗糙到精美,其中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体会。天道酬勤,几年下来,他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收获相当可观,和当地的盆景爱好者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乡二次创业  致富不忘乡亲


       随着中央、地方政府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怀着回乡二次创业的梦想,李军芳回到家乡和几位志同道合的退役军人创办了一家盆景园艺公司。


       南召作为一个山区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李军芳设想建立一个大型的盆景桩材,古树移植养护基地,把昔日无人问津的木柴育成“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活的艺术品”,也有利于带动乡亲奔小康。就这样,从最初的苗木销售到如今的两个盆景基地的建设、养护,李军芳已带动百十位乡亲和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使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刻苦钻研  助推家乡大发展


     李军芳深知创业道路充满风险,要想实现从退役军人再到盆景艺人的华丽转身,只有经过不懈的学习才能最终达到目标。近年,他不断外出学习,四处拜师学艺,汲取艺术修为和动手制作水平,随着岁月的积淀,他的眼界格局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空有山林趣,胸无半世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享受,养生怡情已成为人们另一追求,需要有新型的山水景观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李军芳与时俱进,为学习新技艺,外出广州和上海,刻苦学习制作技艺。如今,他的博艺溪林景观店铺去年也正式营业,用松皮石,雪花石模仿大自然制作的大小各异的山水微缩景观,配以溪水、瀑布和植物,活脱脱的把大自然搬回了家,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月季是南阳的市花,人们注重树桩月季的培养种植,而形体各异的疙瘩桩无人采挖。为有效利用资源,李军芳结合盆景树桩的特点,另辟蹊径,专收这种疙瘩桩。嫁接成月季后,制成月季盆景,如今几百颗盆景月季长势喜人,假以时日,上盆制成月季盆景后,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喜人。


        老兵退役不褪色,助力家乡大作为。在采访中,李军芳告诉记者,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一定发扬军人不怕吃苦、永不言弃的优良传统,干事创业,同时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