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 强军精武河南兵专栏
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飞行二大队武控教官王小卡——
鹰击长空万里阔 振翅穿云势如虹
本报记者范志钦
他志存高远,勤学好问,让蓝天战鹰豪气冲霄汉;他刻苦钻研,能教善战,让更多雏鹰振翅向阳飞。
入伍以来,他被多次指派参加空军、战区(军区)级演习演训、联合作战、红蓝对抗、战术突防、海上巡航等重大任务,连续多年安全顺利完成年度飞行任务,安全飞行超3000小时,荣立“二等功”一次。
他就是来自南召的“80后”、学员口中的“卡队”——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飞行二大队武控教官王小卡。
逐梦蓝天
生长在南召县小店乡大山里的王小卡,从小就向往展翅翱翔的雄鹰。
每当有飞机从家乡的天空飞过,他都凝望着远去的飞机出神。孩提时,他的心里就有一个愿望——“等长大了,我也要驾驶战斗机去杀敌保国家”。
在父辈的影响下,王小卡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格。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有空就帮家人干农活,这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王小卡经过层层严格的筛选,考入军校,开始逐梦蓝天。
四年间,王小卡先后就读于长春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和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求学期间,他善于钻研,训练刻苦,成绩优异,历任学员班长、区队长,连年被评为“标兵”,荣获“优秀飞行学员”称号。
王小卡深知,作为一名武控员,时刻要与气候、误差打交道。要想在飞行中按照指令准时到达指定空域,就要把众多数据全部刻印在脑海中。执行任务时,要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叠加因素,给出数据修正。
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精湛的飞行技术、极强的空中处突能力,王小卡被多次指派参加空军、战区(军区)级演习演训、联合作战、红蓝对抗、战术突防、海上巡航等重大任务,连续多年安全顺利完成年度飞行任务,被部队评为“训练尖兵、技术能手”,荣获“训练嘉奖”三次、“安全飞行三等功”一次。
在一线作战部队,王小卡用实际行动发扬革命军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书写着新时期革命军人应有的风采。
倾囊相授
2015年,为响应部队改革和院校急需教学人才的号召,王小卡义无反顾携妻女到冰城哈尔滨,积极投身到飞行教学事业中。
进入飞行学院后,王小卡以丰富的战训经验和战术理论,扎实的飞行技术,全心投入到飞行教学工作中。
他日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热衷空地勤交流调查研究,积极完善《武控专业题库》,主动编写《武控专业特情处置使用手册》。他注重发挥一线作战部队工作经验,大胆构思,巧妙设计战术突防方案,成为大队突防突击考核任务机组的“范本”。
为了帮助学员拓展理论知识,培养机长综合能力素质,王小卡坚持向学员们传授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战术战法。每次在编队、转场、战术突防等高难课目训练中,他都积极为学员讲解航线、任务规划、数据计算、风险管控等,为学员顺利完成飞行训练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数年来,王小卡带飞改装空军教官三批次、空勤学员四批次,无飞行问题发生,保证了飞行教学训练安全,为部队培养输送了高质量人才,获得旅嘉奖四次,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2019年被评为首届“旅十大行业标兵”。
这些成绩的得来,是王小卡多年来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的结果。
王小卡怀揣翱翔蓝天之梦,一路走来意气风发,安全飞行超3000小时。经空军批准,王小卡记荣立“二等功”一次。
使命担当
作为军人和教官,王小卡堪称楷模;作为丈夫和父亲,王小卡自觉有愧。
王小卡携妻女初到哈尔滨时,女儿因水土不服持续发烧一月有余,而他一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里。“想着自己能扛着就扛着吧,支持他工作。我帮这个家庭多做一些,就能让他在工作中多一分心力。”妻子梁涵深知军人的使命和担当,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2019年,王小卡被评为首届“旅十大行业标兵”时,梁涵登台宣读了他的颁奖词——“你虽然不直接驾驶战鹰,但你为雄鹰展翅翱翔领航定向;你虽不带教学员,但你为雏鹰高飞远航助力护航。”
如今,女儿已上小学二年级,而王小卡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
“王小卡是一名有着多年一线作战部队经验,曾多次执行重大演习、演训任务的空中武器教官。调入我旅从事飞行教学工作后,针对教学任务特点,积极研究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把实战化训练经验融入到教学训练中,把一线部队的战术战法同院校教学培养的实际相结合,使得部队需要什么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念不断落到实处,是一名善教学能打仗的优秀教员。”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副旅长尤龙对“卡队”赞赏有加。
南阳兵王小卡,背负着家乡父老的殷切期盼,肩负着“强军之梦”的使命担当,从“敢拼善战、不畏艰险”的战斗员,蜕变为“善教学、能征战、勇探索、攀高峰 ”的武控教官。
能教善战,高飞远航。经略空天,精准打击。
面对前行之路,王小卡将以全新的探索和追求,为新时期教学事业,为军队培养更多天之骄子,飞出新的高度!
王小卡(左一)讲授相关专业知识。
本报记者范志钦 摄